在外資牽頭的轉基因大豆圍剿中國國產非轉基因大豆進入到最殘酷的時候,國內資本的逐漸進入有望為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產業帶來希望。
12月18日,成都棒棒娃集團董事長李涌宣稱將投資1.5億元打造非轉基因大豆深加工產業鏈,并公開向轉基因食品宣戰。此前,包括維他奶在內的國內產業資本也公開宣稱將巨資打造非轉基因大豆產業鏈。據行業內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初《糧食法(意見稿)》出爐之后,國內產業資本已經廣泛看好非轉基因大豆產業的前景,目前先后涌入這一領域的投資超過100億元。
一場圍繞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的產業對決正在展開。
國產非轉基因豆業痛失定價權
據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副會長劉登高透露,2012年中國壓榨企業出現了行業性虧損,黑龍江的壓榨企業有九成停工。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目前國內以進口非轉基因大豆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已占據了豆產品80%左右的市場份額。
“跨國資本用高于國家保護價收購國產非轉基因大豆,進而控制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市場,再以便宜很多的價格進口美國等國轉基因大豆加工豆制品,目的是實現對中國大豆產業的壟斷。”黑龍江一位地方政府官員表示,外資糧食巨頭一方面有資金上的保障,另一方面他們掌握了中國植物油的終端渠道,然后再建立或收購中國榨油廠、豆產業加工廠,憑借其銷售渠道進入中國的糧食消費市場,中國的大豆業就是這樣被外資“剝奪”了定價權。
在國金證券分析師羅小偉看來,外資還通過大豆期貨交易等方式,控制中國大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將中國大豆高價賣至國外,還可以操縱大豆油價格,讓中國消費者為高價油買單。“外資巨頭都是一條龍運作,從種子、化肥再到加工、運輸、銷售通道甚至金融杠桿等控制整個產業鏈,造成中國榨油企業大面積虧損甚至破產。”
國內豆業的虧損現狀讓大豆產業主產區的黑龍江地方政府憂心忡忡。劉登高認為,主要是由于2012年美國農業部調整大豆產量預期,引發國際大豆連鎖反應,中國壓榨企業成為直接受害者。雖然國儲提高了收儲價,但中國大豆產業的根本問題仍然存在,大豆種植面積還將繼續下滑,豆農和豆企的日子都很艱難,大豆產業面臨崩潰。
來源:中國經營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