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廣西百色市凌云縣2012年實現茶農戶大豐收。凌云縣政府4日介紹,2012年凌云全縣干茶產量4159噸;產值2311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1%;茶農戶均收入18055元,人均收入4012元,比去年增長30.6%。
給茶園除草、剪枝、翻土、施肥……時值冬月,連片綠油油的茶園里,茶農們正忙著“呵護”茶樹。“我家種著10畝茶葉,年收入有2萬多元。十冬臘月就開始挖挖鏟鏟,等到春天茶就更發,更增產,更好摘。”江更村茶農韋日開說。
截至目前,凌云有11.2萬畝茶園,有采面積8.6萬畝,主要聚集在玉洪、加尤、沙里、朝里等6個鄉(鎮),形成連片種植500至1000畝基地48個,千畝以上基地25個,全縣共有茶葉加企業110多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家,全縣11260戶50428人從事種茶、制茶、售茶等從事茶業生產服務工作,占全縣總人口數的1/4以上。
凌云縣地處廣西西北部,居住著壯、漢、瑤3個主體民族。1984年國務院將之劃定為特困縣,199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享受少數民族自治縣待遇,2012年3月,國務院重新確定它為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按新一輪人均年收入2300元的扶貧標準,凌云縣尚有貧困村67個,貧困人口11.4萬人,占全縣人口58.3%。
多年來,凌云縣通過建立示范基地、茶農培訓、發動民資投入、引進縣外資金投入、鼓勵工商企業投入等舉措,推動茶葉產業蓬勃發展,實現了民眾增收。
“2012年,僅靠出售茶葉鮮葉,茶農人均增收900元以上。每年的青明節期間進入采收期,目前茶農們紛紛上山護茶,提高茶葉品質和產量。”凌云縣茶葉管理中心主任萬崇宋對記者說。
凌云縣縣長方立斯表示,“下一步,凌云縣力爭確保二十五末實現茶葉年產值翻一番,茶農戶均收入達到36110元,人均收入超過8000元的目標。”
廣西凌云生產茶葉,尤以凌云白毫茶有名。據介紹,1992年,凌云白毫茶載入《中國茶經》,是廣西第一個被認定的國家級茶樹良種;2003年4月,凌云浪伏的茶葉基地通過了歐盟國際生態認證中心的有機茶認證;2003年10月,凌云白毫茶生產基地通過了國家標準化生產驗收;2006年1月,凌云縣被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評為“廣西茶葉第一大縣”;2008年12月,凌云縣被中國茶葉學會評為“中國名茶之鄉”;2009年10月,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為“全國重點產茶縣”。
來源:中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