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總面積1000萬畝,總產量1006萬噸,從業果農數百萬人,蘋果基地縣果農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甚至95%以上來自于蘋果產業。在這些縣,用“牽一發而動全身”比喻果價對當地果農家庭、對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毫不為過。
對于2012年晚熟蘋果銷售中出現的問題,面對“陜西蘋果是不是種多了”等疑問,分管全省蘋果銷售的省果業局副局長范海龍認為,保持陜西蘋果長期平穩銷售,必須著力認清和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陜西蘋果種多了嗎?
面對2012年蘋果價低銷緩,有這樣的聲音:“陜西蘋果種多了”,對繼續發展蘋果產業心存疑慮。
范海龍說:“從我省近年來農業發展的實踐看,種植蘋果,效益高于一般種植業,周期短于林業,投資小于設施農業,風險低于畜牧業。因此,我省發展蘋果產業既是農業結構調整的結果,也是果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的現實需要。”
“近幾年全球蘋果產量保持5%以下的增長。增產的主要原因是中國蘋果面積增加,其他生產國蘋果產量保持基本穩定甚至逐步萎縮。因此,從世界蘋果生產的總體格局看,有利于我們繼續發展蘋果產業。”
此外,從蘋果和蘋果加工品的消費看,歐美等發達國家年人均消費鮮蘋果30公斤以上、果汁28公斤以上,而我國年人均消費鮮蘋果不足20公斤、果汁只有0.8公斤。
范海龍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蘋果和果汁將逐漸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必備品”,消費量會逐年增加,蘋果消費的增長空間非常大。因此,我們應當堅定信心,堅持不懈地發展蘋果產業。
果價多少合適?
“影響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是供求關系。蘋果產銷對接時,并不是說價格越高越好。只有蘋果價格真正體現其價值,能順利實現銷售時,蘋果的價格才是合理的。”范海龍認為,2012年的果價,相比與過去兩年的旺銷,低了,尤其是低于果農的期望值。但是綜合蘋果的生產成本和利潤,價格仍在正常范圍內,是蘋果價格的理性回歸。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