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北區西夏墅浦河金土地農牧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種植基地,公司董事長巢文毅元旦前夕與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正式簽訂生產開發合作協議:這里將成為省林科院研發基地。
巢文毅和老伴何雅萍嘔心瀝血7載,從最初的20多畝,發展到浦河和孟河兩基地共400多畝的薄殼山核桃(俗稱“碧根果”)種植區,打造成國內一流水平園區,并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珍貴樹,珍貴果,種植卻是全國難題
60歲的老巢剛退休,而妻子何雅萍原為孟河鎮農科站站長,研究農業種植多年。
2005年,經人介紹,老巢與妻子對種植“碧根果”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妻子的技術支持下,老巢走上了創業路。 “碧根果”原產美國和墨西哥北部,個大、殼薄、無澀味、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價值是本地核桃的2到3倍,備受市場青睞。
“碧根果”主要有3大用途:一是果實可作食用油;二是果樹可作行道樹;三是木材質地堅硬,屬于名貴木材,多用于鋼琴和槍托的制作,國際售價可達1萬元/立方米。
據老巢介紹,“碧根果”的種植在全國一直未能推廣,最重要的原因是這種樹結果期長,從種植幼苗到結果,最少也要15年。另外,還需雄花與雌花同時存在,授粉后才能結出,但大部分“碧根果”樹的雄花和雌花都在不同時間開放,因此果實很難在短期內結出,加上該果樹的嫁接難度大等,很多人放棄了種植。
解決了技術,還要解決資金
2005年,老巢和妻子前往各地調研,尋找雄雌花同時開放的山核桃樹品種,足跡遍布全國各省,甚至還去美國實地走訪。經過與各地種植專家的交流學習,終于在江西找到了合適的品種,花了近3萬元購買了500多棵幼苗。
老巢在孟河租了20多畝地,開始試驗種植山核桃。首先攻克了雄雌花不同時開的問題,使結果期從15年縮短到5年;還攻克了嫁接成活率低的問題。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