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寬闊平坦,綠柵欄整齊劃一,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透射著勤勞與富裕的氣息。近日,記者走進延邊“十佳魅力鄉村”——延吉市朝陽川鎮仲坪村。
“你看,我們這兒的生活環境一點兒都不比城里差!”仲坪村黨支部書記南日說,早幾年,我們這里的村路還是坑坑洼洼,生活垃圾隨便堆。可現在不同了,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每天有專車過來收垃圾,巷道兩旁搞起綠化,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村里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仲坪村現有1395人,其中朝鮮族1290人,是典型的朝鮮族村落。近年來,仲坪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職業農民”越來越少。面對新形勢和新問題,仲坪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線,在做大做強水稻種植業等主導產業的同時,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等產業。特別是近年來,仲坪村抓住農村泥草房改造有利時機,按民俗旅游景點標準加快房屋景觀建設,打造民俗旅游觀光新村。
“人改造環境,環境也在改變人。”來到液晶電視、電冰箱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的村民王艷家里,她正與在日本工作的兒子通過電腦視頻聊天。“2008年以前,村里多數人住的是草房,喝水要自己挑,夏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冬天外面刮大風,屋里刮小風。那時,家里除了一臺電視機,就再沒什么值錢的東西了。”快人快語的王艷說:“現在大家的日子紅火了,精神生活也豐富了。”說起村里的文化生活,王艷拿出影集驕傲地說:“這都是俺村文化大院演出和排練時照的。在迎接建州60周年全州農村文化大院、城市社區文藝展演中,俺村表演的扇子舞還獲得優秀表演獎呢!”
在王艷家串門的村民文芳告訴記者,仲坪村發生的變化是從2008年開始的。當時,延吉市大力實施“東菜西移”工程,借助這一工程,村里建成大棚60棟、面積為6萬平方米。目前,村里的蔬菜產業園區初具規模,蔬菜產業已成為全村人發家致富的支柱產業。
“等蔬菜保鮮庫投入使用,村民們的蔬菜就有儲存的地方了。那時,村民的收入至少要比現在提高5倍。”南日說,為增加農民收入,2011年村里投資256萬元建設750平方米蔬菜保鮮庫,目前保鮮庫進入設備調試階段,建成后儲存量可達1000噸以上。
如何把自然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當前我州農村亟待解決的發展課題。城鄉接合部作為人口管理、土地利用等矛盾和問題相對集中的地帶,常給人以“臟亂差”的印象,但仲坪村卻不同。作為“農村之首、城市之尾”的仲坪村,近年來緊緊抓住延吉市實施“東菜西移”工程的有利時機,加快特色農業建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步伐,依托地緣優勢打造“蔬菜產業園區”,使這個城鄉接合部的村落實現了快速發展,其成功經驗值得全州其他鄉村學習和借鑒。
來源:延邊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