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餐飲企業服務市場消費秩序,維護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商務部在2012年10月第一次公開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改形成《餐飲業管理辦法(第二次征求意見稿)》,并于日前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稿)》要求,餐飲企業不得銷售不符合國家產品質量及食品安全強制標準的食品。所售食品應當明碼標價,并在消費者購買食品之前明示。明確提供服務及結賬時,應當向消費者出具相應的消費憑證或服務單據。
餐飲業,這個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也是民眾創業的熱門行業。由于餐飲業的門檻較低,投資該行業的人越來越多,業內競爭也十分激烈。在如今剛性成本壓力加大的市場環境,對于餐飲業的合理高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據受訪餐飲業從業者和消費者反映,一些中小型餐飲企業還存在一些弊病,相應的管理并不完善。
餐廚廢棄物哪里去了?
熱衷于下館子的消費者,自然是奔著店家提供的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然而隨著餐飲業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問題的曝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各種炒菜的用油合格嗎?食材安全嗎?“地溝油”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媒體多次曝光過。國家商務部近日在2012年10月第一次公開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改形成《餐飲業管理辦法(第二次征求意見稿)》。這份意見稿中明確要求:餐飲企業開展促銷活動,不得以任何形式降低商品質量或服務水平。記者在采訪一些餐館時獲悉,他們的餐廚垃圾按要求應當提供給指定的回收公司,但業內人士透露,經常有一些不法商販參與進來,以更高的價格將餐廚殘余收走。背后的利益驅動,正是地溝油屢禁不絕的最重要原因。
真假打折
在一些團購網站上,經常能看到很多飯店餐廳的團購項目,原價好幾百的美食都打了很低的折扣給消費者。有的餐飲實體店為了聚斂人氣,也經常發放傳單,或者在店鋪打出特價菜的促銷廣告。據消費者張先生反映,他在網上團過某知名餐飲企業的優惠券,和幾個朋友一起去消費。張先生等人到了實體店鋪才發現,實際提供的菜品和網上所寫有出入。“菜量大概少1/3,我們選的套餐里有一樣菜直接告訴我們沒貨,用其他的代替。”張先生告訴記者,實際提供的菜品和所花的錢基本相符,如果不用打折券,單點一些菜的話,價格要高出一些,但是菜量會明顯增多。
來源: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