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布局科學合理。根據重慶市地形地貌特點,優化蔬菜生產布局,促進淺丘、平壩、中山和高山等不同產區協調,產出品種豐富多樣。二是科技投入加大。去年用于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蔬菜專項資金超2000萬元,有力推動了新優品種研發示范、現代化育苗、技術創新、信息監測等工作,促進了蔬菜產業科學發展。三是蔬菜基地規模化、多元化和設施化。通過基地規模化生產、多元化栽培和設施化跟進,大大提升了蔬菜的生產總量和均衡供應能力。四是種植面積和產量連年增長。去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達到950萬畝和1500萬噸以上,近5年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平均增速分別達12.8%和15.2%,全市人均蔬菜占有量達482公斤,在保障自給的同時,還銷往國內外市場約100萬噸,成為我國重要的冬春商品蔬菜基地,是西安、北京、沈陽等多個大中城市“菜籃子工程”的重要采購地之一。 來源:中國政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