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蔬菜都是經過了好幾輪批發商才轉到我們這些攤販手里,價格的確已經不低了。”5日早上,在濟南七里堡蔬菜批發市場賣西紅柿的高建軍對經濟導報記者無奈地表示,“有些菜不敢多加價,就怕價格太高賣不動。”
當日其西紅柿售價為2.5元一斤,而此前導報記者在壽光采訪時了解到,批發商從菜農手里收購西紅柿的價格每斤只有1元錢。流通成本過高一直困擾著蔬菜行業的發展,不過這一問題正在得到解決。
2012年1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降低流通費用10項政策措施,包括降低農產品生產流通用水用電價格、規范和降低農產品市場收費、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等,可以說是為降低菜價打出了一個有力的“組合拳”。
4-5日,導報記者赴壽光采訪發現,多數被訪的業內人士雖然對政策的出臺表示歡迎,同時認為有一定效果,但效果有多大,還需要看政策的落地情況。
流通環節抬高菜價
5日凌晨2時左右,導報記者驅車趕往壽光蔬菜物流園。盡管外面漆黑一片,但交易市場的大廳內燈火通明,買賣雙方就蔬菜的質量進行著討價還價,不時還有車輛通過大廳的多個進出口進出。
李英杰是壽光華西蔬菜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也是一名批發商。導報記者見到他時,他正指揮一群女工將不同種類的蔬菜進行整理包裝,旁邊停著一輛大型貨車,幾名男工準備將裝好的蔬菜搬運到車上。
“我們批發商也沒賺到錢,有時候甚至還會虧錢、賠本。”李英杰說。
李英杰掰著手指頭給導報記者算賬,他在地頭上的市場收購的西紅柿價格是1元錢一斤,但需要人重新裝箱。“一個泡沫箱子的價格是6元錢。裝箱費是一箱1.5元,一箱裝50斤左右,然后還要給中介商一斤3分錢的中介費,這樣算下來,西紅柿尚未運到批發市場的成本已經高達每斤1.18元。”
來源:經濟導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