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部分進口奶粉關稅下調的消息,曾一度在業內和坊間引發熱議,甚至有媒體跟進對此發表了社評。轉眼半個月過去了,進口奶粉價格并沒有出現應聲下降的“喜人”局面,對此有意見認為,洋奶粉因掌握話語權而在國內市場有恃無恐,關稅下調受惠卻不惠眾。
經銷商:沒有接到降價的通知
據國家財政部發布的通知,自2013年1月1日起,我國對進出口關稅進行部分調整,逾780種進口商品關稅將降低。其中,包括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和氨基酸配方特殊嬰幼兒奶粉在內的三種特殊配方進口嬰幼兒奶粉,關稅將從20%降低到5%。但進口奶粉市場沒有呈現任何相應降價的趨勢。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本次關稅下調的進口奶粉只限于部分特殊配方的奶粉,且是針對一些早產兒、乳糖不耐受等特殊人群的,市場影響很小。多位經銷商告訴記者,他們沒有接到過上面降價的通知。對此,有專家分析認為,目前在國內乳制品市場,很多國產大品牌奶粉也都是依靠進口工藝制作的,但國產奶粉和進口奶粉存在較大的價格差異,進口奶粉有著很大的降價空間卻不愿惠眾,根本原因還在于進口奶粉掌握了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消費者:期待能有更多的選擇
“還不是沒辦法嗎?誰愿意花更多的錢去買進口奶粉呢?但是,誰又能拿自己孩子的健康做實驗呢?”面對記者的采訪,曹女士坦言,無論進口奶粉的價格是下降還是上漲,她都會繼續為孩子購買進口奶粉,因為她沒有選擇。面對同樣的問題,李小姐則顯得理性很多,她告訴記者,如果關注健康并愿意對乳制品行業多一些了解的話,并不難找到進口奶粉的可替代選擇,比如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沒有被檢出問題的三元,和羊奶粉市場上著名的美可高特等等,李小姐表示,她希望這樣的選擇今后可以更多。
近年來,隨著國內乳制品市場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消費者的觀念也在隨之悄然發生轉變,對國內乳制品市場的整體好感也在逐年上升??梢灶A見,國產奶粉與進口奶粉的價格之爭,最終還是會從“安全心理之爭”回歸到“產品品質之爭”的理性層面,但前提是,我們需要有更多的三元和美可高特們,也需要所有國產乳制品企業在“重安全、重質量”的征程上走出更遠,用值得信賴的產品贏回奶粉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綜上所述,本次國家下調部分進口奶粉的關稅,從政策出臺的角度看,意在促進進口奶粉的價格下跌,讓消費者得到實惠。但從市場心理來看,降低關稅并不能有效帶動進口奶粉的價格下降。在多次奶粉事件導致消費者對國產奶粉漸失信心后,進口奶粉在國內市場開始表現出有恃無恐。也由此可見,只有讓國產奶粉真正得到了消費者的信賴,才能控制住洋奶粉價格的不斷上漲,市場只要有了這桿秤,才能對市場起到真正的平衡作用。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