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結果顯示,2012年襄陽市襄州區水產養殖面積18.8萬畝,水產品產量52658噸,實現產值4.8億元,水產又獲豐收。
一是結合“三萬”活動,狠抓精養魚池開挖改造工作。全區新挖魚池面積6.2萬畝,增加魚產量6200萬斤,漁民增收1.5億元。伙牌鎮老李家村三組緊臨 207國道和引丹四干渠,交通便利,水源豐富,養殖業主王學森利用老李家村移村改造、建設新農村的有利時機,承包了原村莊所在地的集體土地600多畝,投資200多萬元,開挖精養魚池250多畝,對魚池進行水泥硬化護坡,池深4米,蓄水深度2.5米,打造機井1口以補充水源,在魚池周邊的空場修建房屋,建設現代化漁業農莊,發展養殖、垂釣、悠閑、餐飲等綜合產業;養殖業主李小紅個人投資,將緊臨引丹四干渠的連片魚池、藉塘進行改造,面積達140畝,池深4 -5米,蓄水可達2.5-3米,全部放養名特優水產品種。
二是發展名特優品種,向多元化產業邁進。黃集鎮紅草水產合作社異育銀鯽“中科三號”養殖3000畝,創產值2000多萬元。龍王黃茅山水庫閩升特產公司南美北對蝦(基圍蝦)養殖,改造高標準魚池200多畝,畝產800斤以上,創產值350萬元。紅水河水庫350口網箱鮰魚養殖,創產值1000多萬元。還有羅非魚、黃顙魚、青魚、小龍蝦等養殖,使全區水產業發展又上新臺階。
三是縣級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建設接近尾聲。檢測儀器購買到位,完成土建工程建設,逐步建立健全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和疫情報告制度,提高應對突發性重大疫病的能力,提高漁業質量監督與檢測水平,為漁業依法行政、加強質量監督提供技術保證。
四是水產品質量安全常抓不懈。4至10月份,組織官溝、柳堰集、閩升特產公司等單位養殖的南美北對蝦(基圍蝦)、鯉魚、鰱魚到省水科所、市進出口檢驗局、市水產技術推廣站進行檢驗,水產品合格率達到100%,確保了全區水產品質量安全。
五是魚類病害防治工作成效顯著。從4月開始,每月向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報告魚類病害情況,對出現的魚病,積極組織科技人員進行科學配藥、合理治療,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全年轄區沒有出現規模性魚病流行和蔓延。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