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省阜陽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采取項目強漁、名特促漁、資源養漁、依法治漁、科技興漁、質量管漁、文化優漁等七項舉措,全力推進實施水產跨越工程,實現漁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全市放養面積45萬畝,水產品產量 9.26萬噸,漁業總產值21億元。
一、堅持項目強漁,蓄力發展現代漁業。一是各縣市區進一步爭取項目建設資金,完善基礎設施,深挖生產潛力,力促特色漁業發展及養殖產量穩定增長。如三區觀賞魚養殖、界首泥鰍養殖、臨泉蟹鱖混養、潁上苗種繁育等項目的實施,爭取水產財政專項200多萬元。二是搶抓全省精養魚池標準化改造的機遇,把魚池標準化改造工作作為該市水產重點工作來抓。2012年,全市共籌資5000萬元,完成“三改一建”13500畝。潁上縣八里河漁場通過爭取美好鄉村、危房改造、菜籃子生產等項目資金共投入近700萬元用于場區生產道路、溝塘清淤、漁業機械配備等。至11月底,該縣共新增精養塘150畝,改造老舊魚塘793畝。
二、堅持名特促漁,推動養殖結構調整。全市各地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指導企業和漁民對養殖品種和生產方式進行調整優化。主推十大名優品種、十大實用技術、十大健康養殖模式,全市名特優養殖達53%。臨泉、潁上縣的生態養蟹,潁東區鳡魚養殖,阜南縣黃鱔網箱養殖,界首泥鰍養殖以及三區觀賞魚養殖等都初具規模,在當地成為農民增收的示范典型。
三、堅持資源養漁,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一是實施禁漁期制度。全市天然漁業水域30處、24.6萬畝實施春季禁漁制度,期間共出動車船18次,巡航檢查300海里,查處違規非法捕撈65起。二是開展增殖放流活動。3月31日,在潁河閘北萬民山碼頭舉行了 2012年春季禁漁活動啟動儀式,社會各界100多人參加放流活動,放流四大家魚魚種150萬尾。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