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季節,江浙滬等各地的人們都會來到昆山巴城品蟹,形成了巴城獨特的蟹餐飲熱潮。據統計,食蟹季節來到巴城的食客每月至少有30萬人,多時一天就有3萬人左右,一個蟹季游客總數超過100萬。
陽澄湖養育了大閘蟹,也孕育出了舌尖上的“蟹經濟”。目前巴城陽澄湖區域共有中等以上規模的蟹戶400余家,從業人員數千人,經營效益突破10億元,而整個巴城地區每年旺季螃蟹交易及餐飲業總產值超過20億元。大閘蟹養殖和餐飲業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并構成當地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生意大了煩惱也來了
隨著“蟹經濟”越做越大,煩惱也來了。為擴大銷售規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蟹商們的備貨壓力日益增大。由于大閘蟹買賣多數為現金交易,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蟹老板們沒有足夠充裕的流動資金就無法足量采購和儲備大閘蟹,也就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但蟹商多為個體工商戶,自身的擔保條件又不足,面對傳統的信貸模式時往往束手無措,難以得到銀行的信貸支持。此外,大閘蟹經銷商主體蟹舫酒店,作為提供陽澄湖螃蟹配套其它水產品的船舫特色餐飲酒店,為迎接品蟹旺季,每年都要進行一定的翻建和裝修,造成很大一部分資金被占用。往年,蟹商們在一起經常會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生意大了,煩惱來了。
聯保聯貸的業務模式被否決
針對蟹商融資難的問題,蘇州中行首先想到了聯保聯貸業務,即由該市場有貸款需求的商戶自主組成聯保體,通過互相擔保、并存入一定比例保證金的形式申請貸款。但深入了解后發現,該市場因為區域較小,商戶間經營競爭程度較高,聯保體較難組成。此外,存保證金也無形中增加了商戶的貸款成本,導致授信條件較他行無優勢,因此,“聯保聯貸”產品在該市場難以推廣。
蟹貸通產品應運而生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