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起,廣東鰻業迅速崛起。以臺山為中心的6萬多畝鰻魚養殖基地建成投產,翌年就投苗2億多尾。2011年,國家質檢總局授予“臺山鰻魚”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稱號。
然而,進展并不順利,問題接踵而來。先是地租大幅上升。原來,一畝魚塘年租金200-300元,現已漲到2000元左右。飼料、藥費、人工等成本費用逐年上漲7%左右。特別是鰻苗匱缺,2009年一尾3.5元左右,2010年則升到9元,2011年又升到13元,2012年每尾高達40多元。綜合成本急劇上升使一些建好的鰻場被迫空置,養殖規模逐年縮小,投苗量不斷下降。從2006年的2億尾降到2010年的7000萬尾,2011年的5000萬尾。 2012年投苗量又降至3000萬尾左右。最近5年,平均每過1年養殖面積就減少約1萬畝。實際養殖面積已經不到1萬畝了,減少了85%。
廣東認為,鰻業地位舉足輕重。為維持鰻業的持續發展,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正在想方設法扶持鰻業發展。今年5月29日,市委書記謝伯欣、市委常委馬品高帶領市海洋與漁業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江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調研鰻魚產業發展情況。謝伯欣書記提出五方面意見:一、營造好鰻魚產業的發展環境。二、以商引商,形成完整的鰻魚產業鏈。三、鞏固鰻魚產業基礎,相關鎮、企業聯合做大做強。四、研究相關銀行借貸政策,緩解短期內鰻魚企業資金緊張情況。五、相關職能部門要為臺山鰻魚發展提供服務。
11月,臺山市外經貿局與臺山市海關、江門檢驗檢疫局臺山辦事處聯合舉辦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政策宣講會。加強政府與企業的溝通,幫助企業渡難關。目前,臺山市委市政府正在醞釀新的措施,在出口、供電、政策等多個方面給予更大扶持。(宛芹)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