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糧食進口上,中國一直采取較為保守的政策,甚至在2011年以前,中國僅允許進口少量的優質大米和小麥,而玉米進口量近乎為零。但是,這三種谷物的進口在2012年前11個月卻出現猛增,凈進口量已達到940.4萬噸。
那些憂慮的人們已經預警,中國的糧食自給率將受到威脅,并可能突破中國政府早前制定的糧食自給率須保持在95%以上的政策“紅線”,就在人們爭議是否有必要堅持這個“紅線”時,來自國外的擔心正日趨嚴重,中國的糧食需求將導致全球糧食供應短缺?
被剔除的大豆進口量
美國糧食主產區威斯康星州的農場主們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了來自太平洋(601099,股吧)彼岸的熱情。通過萬噸貨輪,他們生產的玉米與大豆被源源不斷地銷售到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而讓他們欣喜的是:這種需求正以每年上升近50%的速度增長。
“我發現威斯康星州負責糧食貿易方面的官員越來越多地到中國訪問,而且一些州和中國的谷物貿易過去兩年已經翻倍了。”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brettrierson(中文名“黃安生”)對網易財經表示。
與brettrierson先生對這種現象報以樂觀的態度相比,中國國內一些分析人士顯得有些焦慮,讓他們憂慮的是隨著中國糧食進口量的猛增,中國政府最早在1996年制定的糧食自給率須保持在95%以上的政策“紅線”已經面臨威脅,而這進一步將影響到中國的糧食主權安全。
在糧食進口上,中國一直采取較為保守的政策,甚至在2011年以前,中國僅允許進口少量的優質大米和小麥,而玉米進口量近乎為零。為守住自給紅線,在2008年10月的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中還明確提出了“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來源:財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