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石巖
“限價?這可都是市場定的價,怎么可能說限就能限得住?”接受記者采訪時,北京石景山區高科技園區一位負責煙酒銷售的呂姓經理如此感慨。
茅臺集團日前在內部客戶系統下發通報文件,對全國多家經銷商采取不同程度的懲罰措施,其中因低價和跨區域銷售,重慶永川區皇卓商貿有限公司等3家經銷商被處以暫停執行茅臺酒合同計劃,并扣減20%保證金,提出黃牌警告。幾乎是在同時,國內又一家白酒企業五糧液亦做出相似措施,鐵腕保價。
消息甫一傳出,輿論擔憂,茅臺此舉有逆市場規律而動之嫌,更有法律人士援引《反壟斷法》指出,兩家酒企限價實為“縱向壟斷的典型”,并呼吁相關部門適時干預,廓清市場空氣。
對此,記者先后致電貴州茅臺集團宣傳部部長葉遠明及五糧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伯超,前者僅以一句“我不知道這事”作答后匆匆掛機,后者干脆一直未接電話。
“他們不知道經銷商的苦衷,不是市場不景氣,誰不想賣個好價錢?”接受記者采訪的呂經理對記者“倒苦水”,“最近幾個月,上面要求轉作風,單位、部隊都不讓喝(茅臺)了,這一來,買的人立馬少了很多。這都年底了,再死撐,就得撐死。”
呂經理所說的“上面”,即是指新一屆中央政治局領導下的各級機構。去年年底,在中央政治局公布旨在轉變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之后,各部門積極響應,先后出臺諸如“禁酒令”等一系列舉措,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所謂“茅臺跌了,鮮花蔫了,豪車換了”便是政策收效的生動寫照。
一邊是持續疲軟的市場需求,一邊是集團高層的鐵腕保價。身單力薄的經銷商們夾在中間,著實難過。事實上,在對北京煙酒銷售店的隨機走訪中記者看到,出于現實考量,多數經銷商毅然選擇了“頂風作案”——降價銷售。
記者在北京西城區一家煙酒銷售店看到,53度飛天茅臺零售價僅1380元人民幣,遠低于茅臺要求的1519元/瓶的最低價格,當記者提出多買能否優惠時,店主稍作遲疑,便給出了1350元/瓶的報價。
“如果這兩天能來提貨,還能考慮優惠。”當記者離開時,店主遞上名片補充道。
上述價位在記者的隨機走訪中甚是普遍,在互聯網上,一些經銷商甚至直接給記者開出了1250元/瓶的“低價”。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