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晴,行走在安溪縣感德鎮洪佑村,記者看到,村民們或在離家不遠的小菜園摘菜,或在自家庭院里修剪花草,或三三兩兩圍坐在門前桂花樹下品茶聊天,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近年來,洪佑村圍繞新農村建設目標,堅持“茶業富民”,全力建設生態茶園,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致力改善村莊環境,積極打造美麗富庶幸福新農村。
生態理念深入人心
走進洪佑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層層墨綠的茶山,山上整齊的茶樹與呈帶狀分布的景觀樹交相映翠,黃花槐熱烈地開放在茶園間,遠遠望去,滿山綠意中綴著點點金黃,煞是好看!這是該村響應“退茶還林”號召,整理出來的茶山風光。
“挖掉茶樹,套種桂花、黃檀等名貴樹種,形成防護林網,并在茶園梯壁種植黃花菜,變茶園為茶葉公園。”感德鎮鎮長陳志明介紹,洪佑村實施帶狀退茶還林250畝,種植黃花菜的茶園面積達到2000畝。“七八月份,黃花菜盛開時節,到茶山上散步、賞花、摘花作菜,成了洪佑村家庭主婦們每天晚飯后的必修課。”陳志明笑著說。
山腳下,縱橫交錯的環鎮公路之間,一座座小洋樓有序排列,幾座古色古香的閩南古民居點綴其間;穿村而過的小溪靜靜地流淌,干凈整潔的村道兩旁,紫荊花、桂花、黃花槐迎風搖動……
洪佑村黨支部書記章建省告訴記者,在洪佑村,生態文明理念不再是一句口號。除了大力建設生態茶園外,村民們還自覺在自家的房前屋后、道路兩旁、閑置空地上植樹種花,讓綠色無處不在。這幾年來,每到春天植樹季節,村道上就擠滿出售各種苗木的外地人。
村民共享富庶生活
茶業是洪佑村的支柱產業,茶樹可謂是村民的搖錢樹。為此,該村請來國有林場專業技術隊伍,實施退茶還林,建設生態茶園;推廣使用農家肥,改良茶園土壤,提高茶葉品質;大力實施“茶業萬人培訓工程”,對全村茶農進行茶樹種植、茶葉初加工與精加工培訓等,提升村民制茶技術,大大增加村民收入。201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2.9億元,村集體收入50多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4萬元。
“沒想到活了這么大歲數了,每個月還能領‘工資’,吃穿都不用找兒孫拿!”談起前不久收到章建省送來的補助資金,村里的王明生老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來源:安溪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