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業原本是景寧鄭坑鄉的傳統產業,可近年來,由于茶葉的采摘、加工都是純手工制作,成本較高,產出的經濟效益也越來越少。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鄭坑鄉黨委、政府積極招商引資,通過茶林地流轉這一方式,讓企業來經營和管理茶園,使荒廢的茶園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
在荒廢的茶山上,到處都是農戶們忙碌的身影,有割草的、有剪枝的、有翻地的,大家都干的特別起勁。施飛旺是武夷山市的茶廠老板,眼前這大片的茶山就是他今年剛承包下的,現在他正忙著整理這荒廢的茶園。
鑫綿陽關原生態茶廠廠長施飛旺:這里沒有工業污染,這里高山云霧,非常適合高山云霧茶的生長,可以種出優質的有機生態茶。
我們了解到,鄭坑鄉全鄉共有1000多畝茶山,其中就有500多畝是屬于荒廢茶園,通過招商引資,目前已經有一半的荒廢茶園得到了重新開發和利用。而機械化的生產模式,也改變了以往費時、費力的手工耕種和采收,進一步提高了茶產業的經濟效益。
鄭坑鄉黨委書記梅振飛:今后我們鄉政府將會加大扶持力度,大力發展茶產業,與鄭坑的旅游資源相結合,把鄭坑的茶產業打造成集休閑、旅游、養生的生態產業。
來源:麗水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