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市將在城六區推出十家“曬價惠民”菜市場,在菜市場由政府設置led屏幕,即時發布蔬菜均價。記者同時獲悉,去年12月下旬25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累計上漲6.12%,市價格監測中心稱近期蔬菜價格漲勢已趨緩,部分蔬菜價格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曬價”菜場今年再添10家
家住紅廟北里的藺先生昨天第一次“慕名”來到延靜里中街新發地便民市場買菜,他覺得這里“規矩、干凈”,而且價格公示,“讓人特放心”。記者看到,延靜里中街新發地便民市場里豎立著一塊led屏幕,顯示了1月13日部分蔬菜零售價,價格表注明為北京市價格監測中心監制。
市價格監測中心副主任王淑琴說,有了“曬價”的led屏,市民可以即時將菜價與全市均價比較。“在零售市場上即時公布蔬菜均價在本市還是首次。”
王淑琴透露,今年,市價格監測中心還會陸續推出10家類似的“曬價惠民”菜市場,初步規劃分布在城六區,將優先考慮東城、朝陽、海淀等區的人口密集區域。
蔬菜均價是怎樣計算出來的?王淑琴說,各區縣價格監測部門每天采集兩個農貿市場25種常見蔬菜的價格,上報市價格監測中心,經過審核匯總后計算出全市平均價格,“我們為菜市場提供10種蔬菜的農貿均價,作為第二天的公布價格,公布價格的蔬菜品種并不固定,隨季節變化而變動,保證公布的都是當季常見的蔬菜價格。”
蔬菜價格漲勢趨緩
“前些天一直虧本,這些天算是保本了”。新發地市場的南方菜批發老板魯德傳這些天松了一口氣,他經營的是海南產的椒類和豆類,每天都有150噸南菜從海南運到北京。
記者昨天從市價格監測中心獲悉,近期本市蔬菜價格上漲,去年12月下旬25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累計上漲6.12%。
王淑琴分析,蔬菜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入冬以來持續低溫,易受凍、損耗大、儲藏難等因素使葉類菜價格波動較大;低溫天氣減緩了黃瓜、西紅柿、青椒等設施蔬菜生長發育,降低了產量;產地低溫造成冬儲菜保存損耗加大,影響了上市量。此外,災害性天氣頻發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運輸難度,成本增加拉動了蔬菜價格不斷上漲。蔬菜經營者在進京時對南方蔬菜進行保溫處理,也增大了成本。
來源:北京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