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國》引起人們的熱議,讓人充滿了對中國傳統美食的向往。然而,去年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仿佛又給人們蒙上了一層濃濃的陰霾。從年初的螺旋藻、明膠到年中的熒光增白劑、硼砂,再到歲尾的白酒塑化劑,使消費者不知如何是好。
前不久,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聯合發布的“2012年公眾關注的12個食品安全熱點點評”,12位知名專家對12個熱點進行了逐一解讀。
針對去年4月老酸奶、果凍的“明膠門”事件,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孫穎解讀說:“老酸奶、果凍添加工業明膠一事沒有依據,屬于非食品安全事件。如果以工業明膠冒充藥用明膠制成藥用膠囊,造成嚴重鉻污染,則屬于違法犯罪行為,也不屬于食品安全事件。”而去年4月,媒體報道披露,可口可樂山西飲料公司因管道改造,致使消毒用的含氯處理水混入公司9個批次價值約500萬元左右的12萬箱可樂產品中,部分產品已被當作合格產品銷往市場。隨后,山西省質監局發布一則通知,認定媒體報道情況屬實。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孫寶國教授解讀說:“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過程控制不到位,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這表明即使知名企業在食品質量安全控制和管理方面也存在嚴重疏漏,生產過程監督嚴重缺位。”
去年7月,河南省工商部門在對方便面食品的例行抽查中,發現今麥郎公司生產的“一元王香辣牛肉面”、“今野拉面”方便面均被檢測為酸價超標。時隔不久,三門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表聲明,承認其自身方便面酸價指標檢測資質認證不全,此前對今麥郎方便面的三份檢測報告予以收回并聲明無效,同時對今麥郎食品有限公司表示道歉。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工元曉梅評價說:“檢驗機構必須依法從事食品檢驗活動。食品檢驗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認證認可的規定取得資質認定后,方可從事食品檢驗活動”。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