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信陽毛尖從區域品牌推向全國乃至世界,是無數中原茶人的夢想。現在,信陽毛尖在結束了“戰國時代”后,正一步步朝著這個目標堅實邁進。從信陽毛尖到信陽紅,從信陽紅再到中原一品,龍潭茶葉一直走在了河南茶行業的前面。從農產品到工業品,從工業品到流通商品,科技創新一直是龍潭品牌屢試不爽的法寶。信陽毛尖是如何從小茶葉變成了一個大產業呢?記者昨日采訪了正在列席河南“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信陽毛尖集團董事長陳世強,他連續兩年在全國“兩會”上提出要推進茶產業發展,被媒體贈與“茶界委員”的美譽。
“茶葉不僅是一個飲品,它還有更多的內涵和價值。”一說起茶來,陳世強就滔滔不絕。在陳世強看來,茶全身上下都是寶,當茶是茶樹的時候,它能起到保持水土平衡生態的作用;當它是茶葉的時候,它是保健醒神的靈丹妙藥;當它是食品的時候,它是綠色健康和美味的結合。總之,茶在陳世強的眼里有著無窮的妙用。
然而這樣一個“寶貝”卻無法讓更多人認識到它的價值,無法為辛苦種植它的當地百姓造福。如何把小茶葉變成大產業?陳世強這個從大別山區走出來的政協委員,因為自幼接觸茶,而懷著濃濃的茶情節,他一直在思索、在實踐。
對于很多資深的茶人來說,陳世強開始做茶的時間并不長,但是這并不妨礙陳世強把信陽茶做得風生水起。或許也正是這個原因,讓陳世強在茶產業的路上越走越遠,把對手遠遠地甩在了身后。
當盧展工書記為了幫助茶農增收點題信陽紅茶時,當地很多資深茶人覺得不亞于天方夜譚,因此無人應聲,只有陳世強這個剛剛涉足茶行業不到三年的“新人”憑著一股子執著勁頭應了下來。殊不知,入行時間短這個劣勢也正是陳世強的優勢。他沒有被資深茶人的傳統思維所束縛,他用一種發散式思維、一種創新思維,把他從小接觸的這個小小的茶葉變成了一個大產業,造福當地百姓,支撐當地經濟發展。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