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蓮縣有一位農民:20年前,身為一名普通農民的他覺得綠色經濟有發展潛力,于是決定利用農副產品下腳料養殖食用菌;經過20年發展,經歷過無數次失敗,他的食用菌木耳養殖基地年產值已經超過100萬元,并且帶動周邊40余位農民利用冬閑時節就業,他就是五蓮縣潮河鎮農民劉加奇。劉加奇介紹,他正積極聯系當地政府推動“千戶十萬元工程”,讓小木耳做成大產業,帶動周邊農民致富。
劉加奇是五蓮縣潮河鎮劉家埠村一名普通農民,高中畢業后就回鄉種地。“1993年秋天我開始養殖蘑菇。那個時候我發現在農村有很多農副產品的下腳料都浪費了,比如大豆稈、玉米桿,這些都是養殖蘑菇用的原材料,可在農村這些大都被燒火取暖了。”劉加奇介紹,養殖蘑菇的時間一般是在秋冬季節,屬農閑時間,而且養殖過程中不需要農藥化肥,算是綠色可循環經濟,當時感覺這個商機挺大,就去外地買來菌種和相關書籍,自己在家研究養殖蘑菇。
經歷了幾年的失敗,劉加奇逐漸總結出養殖蘑菇的經驗,養殖事業風生水起。從1993年直到2007年,劉加奇一直做著蘑菇養殖及菌種培育生意,從2007年秋天起,劉加奇正式轉行養殖木耳。木耳和蘑菇都是食用菌,在養殖方法上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因此劉加奇養殖木耳的過程要順利多。到2012年底,劉加奇的木耳養殖基地已經擴大到30多畝地,大小溫室大棚共6個,年產值超過100萬。同時,劉加奇的木耳養殖基地還帶動周邊40多位農民就業。
劉加奇介紹,目前他已經向當地政府打了報告,申請一個“千戶十萬元”工程,一方面把木耳產業做大,一方面帶動周邊農民致富。“所謂"千戶十萬元"工程,就是成立木耳養殖合作社,由政府指導,農民利用農閑時節參與養殖,合作社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采購原料、統一包裝銷售、信息共享。”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