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山西省農業產業化工作會議上,長治市農業產業化科科長李曉宇向農業廳總農藝師賈明進匯報,山西產業化支撐項目——紫團年產40萬粒素珍菇包項目已經拿到qs認證,進入投產階段,即將為市場提供安全營養的雜糧菌菇包子,新增產業工人崗位360個。
2012年山西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816億元,同比增長29.7%。連續3年,山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都保持23%以上的增長幅度。
在山西農業產業化銷售收入即將邁入1000億元門檻之際,紫團公司素珍菇包子的投產成為山西農業產業化邁入新階段一個標志性事件:山西做大做強雜糧產業和果蔬產業的戰略意圖有了核心產品做載體,山西農業產業化從原料時代進入產品時代;產業化支撐項目的現實意義從支撐農民收入翻番通向了農民的有序進城就業和城鎮化“孵化”功能。
這意味著山西的農業產業化邁入一個新階段。
從原料到品牌的蝶變
工業化理念,產業化運作。10個字引爆了山西農業產業化的比學趕超。2012年,山西將雜糧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列入振興計劃。蹊蹺的是,首先納入政府關注層面的一個龍頭企業卻是工廠化種植蘑菇的長治紫團公司。
年產1萬噸食用菌的紫團公司,是一家采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設施技術等,用現代化設備裝備的現代農業企業,背后有韓國、日本、臺灣地區的技術和管理團隊在支撐。依托本土特色農業資源小雜糧、食用菌、果蔬,推進農副產品從原料生產向農副產品深加工轉變——打造素包子領域的領袖品牌。
有著河南食品工業發展經歷的山西省副省長郭迎光調研之后,將紫團的雜糧包子納入山西可做大做強的本土品牌序列;紫團成為省政府直接為企業協調關系、解決問題的首批三個龍頭企業之一。
由此,用安全營養的食用菌為餡,用健康營養的雜糧為皮,做冷凍調理類素食包子的創意,成為山西振興雜糧產業的率先破題之作。紫團誕生了一個品牌夢想,把素珍菇包子的品牌——百素珍做成汾酒第二。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