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最新統計,2012年我國進口大米231.6萬噸,同比增3.1倍,為2000年以來最高值。大米進口增加是否會帶動國際糧價上漲,并推高全球糧價、引發國際糧食危機?記者25日就此采訪了農業部有關負責人。
這位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大米市場供應充裕,2012年進口增加主要是國內外價差較大所致,大米進口增加但數量有限,不會改變我國大米供給基本平衡的局面,更不會危及世界糧食安全。
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九連增”,全年糧食產量11791億斤,連續五年穩定在10500億斤以上。尤其是,我國糧食生產全面均衡增產,夏糧、早稻、秋糧季季增產,玉米、小麥、稻谷樣樣增產。其中稻谷4086億斤,增產66億斤,增1.6%,稻米市場供給總體充足。
這位負責人說,前些年我國進口大米主要以泰國香米為主,用于滿足高端消費需求,總體數量不大,而普通大米進口基本沒有價格優勢。但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和國內米價穩步上漲,2012年我國大米價格開始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國,進口米價格優勢凸現。特別是越南大米,由于生產成本低且連續兩年增產,價格優勢明顯。
據海關統計,2012年我國進口大米主要來自越南(占進口總量的66.7%)、巴基斯坦(占25.0%)和泰國(占7.6%)。主要是國內一些企業進口廉價大米用于米粉、米酒等加工。
這位負責人說,盡管2012年我國大米進口增加,但由于進口量在國際稻米貿易中占比小,在我國大米生產和消費總量中占比小,這“兩小”特征決定了我國大米進口既不會對全球糧食市場運行產生明顯影響,也不會改變我國稻米供需基本平衡的局面。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預計,2012年大米全球貿易量3759萬噸,僅占全球產量的7.7%。另據農業部市場預警分析師測算,2012年我國大米進口僅占全球貿易量的6.2%,占全國大米產量的1.6%。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農業部今年將繼續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全力以赴實現夏糧、早稻增產,秋糧穩定。組織開展增產模式攻關,深入推進高產創建,高產創建示范片將達到12500個,繼續開展5個整市(地)、50個整縣(市)、500個整鄉(鎮)整建制推進試點,組織開展新品種展示示范,加快農藝、農機、信息等技術的集成組裝,形成和推廣一批區域化、標準化的增產模式。(董峻)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