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高原夏菜產業已發展成為蘭州市種植業中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但是隨著蔬菜商品化處理的不斷增加,在收采、加工、運輸、售賣時所必須去掉的殘老葉及蔬菜尾菜的數量也在急劇攀升,形成了大量的蔬菜垃圾。大部分的蔬菜包裝后產生了近一半的尾菜,每年全市產生尾菜達100多萬噸,僅榆中縣一年就產生近60萬噸尾菜。
盡管對于尾菜的解決方案和措施很多,但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蘭州高原夏菜的“尾菜之困”,對此,民盟甘肅省委員會及政協委員蓋宇仙建議,應進一步加大對新型有效尾菜處理技術的科研支持力度,采用“科研院所+菜農+企業”的運行模式,變廢為寶,提高尾菜的綜合利用效果。
變廢為寶根治“尾菜之困”
蘭州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內陸腹地,由于海拔高、光照好、晝夜溫差大,適于種植高原夏菜,其高原夏菜品種豐富、富含硒元素、品質優異、上市檔期好,已成為我國北菜南運、西菜東調的主要基地之一,并已成為全國品牌蔬菜。
尾菜處理不僅關系到環境安全和資源的再利用,而且與“高原夏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相關聯。目前,盡管對于尾菜的解決方案和措施很多,但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蘭州高原夏菜的“尾菜之困”,其原因在于:一是所有尾菜的治理方案均未給菜農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因而菜農收集尾菜的積極性不高,大量的尾菜還是堆放在田間地頭任其腐爛;二是所有方案均未有效解決尾菜腐敗過程中亞硝酸鹽的產生、沉積及毒素積累等問題,這些物質的擴散給環境又帶來了次生污染。
對此,西北民族大學進行了專題論證,提出了多種解決尾菜的技術路線和解決方案,其中提出用厭氧-有氧雙重發酵方式在常溫下對尾菜直接在田間地頭進行降解和有償回收的方式,采用尾菜常溫快速降解、脫毒除臭及反轉化三大技術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異性低溫降解菌群,對尾菜中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亞硝酸鹽、胺鹽)進行脫毒、除臭等無害化處理,其處理產物(液、渣)可進行多種綜合利用,如生產有機葉面肥、有機飼料等高附加值產品,可有效解決蘭州高原夏菜的尾菜之困。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