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年會(2012-2013)在京舉行,會議主題是“經濟發展新階段——新機遇新挑戰新發展”。和訊網全程播報。國家糧食局原局長聶振邦在分論壇“如何抓住新機遇”上表示,在這種客觀情況下,我們市場的需求也迫切要求糧食為主要的農產品市場。我們能不能做到呢?在這方面我們還是有潛力的,從客觀上來看,雖然我們現在的耕地面積到去年,統計數字是18.26億畝,國家要求提出占比平衡,糧食的播種面積是多少呢?大體上去年達到了16.6億畝,整個農作物的播種面積是23億畝。
以下為部分文字實錄:
聶振邦:給我的題目是抓住發展機遇,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我思考了一下這個題目確實很大,我講三個觀點,什么是發展機遇,首先是目標的指向。黨的十八大提出,我們國家今后十年要實現gdp和人均收入翻兩番。如果說gdp的增長、人均收入的增加,再加上城鎮化推進力度的加大,這樣客觀上就造成了對農產品需求的增加。隨著我們人均收入增加以后,城鎮化率不斷提高,食物結構的改善,對農產品消費需求也是剛性的增長,這就是目標的指向。今后十年以至于若干年,我國的農業,特別是以糧食為主要農產品的,這些農產品必須保持國內一定水平的自給率和持續穩定的增長。能不能做到呢?過去十年我們在農業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首先從2004年到2012年,我們糧食生產實現了九連增,其他主要農產品,包括肉禽蛋奶、水產品、蔬菜、水果等等,這些主要的農產品都實現了持續的穩定增長,特別是農業實現了九連增,打破了以往的常規。
這次會前,在會刊里,記者專訪我,我介紹了一下。實現九連增,以后能否再持續下去,為什么能夠實現九連增。我的理解是關鍵是靠我們國家的政策支撐,如果沒有政策的支撐,沒有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如果讓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糧食生產有合理的收益,要使農業實現九連增是不可能的。過去我們大體上是兩分、兩千、一平,這是一個規律,為什么打破了這個規律呢?九年中,有一些自然災害發生的還是很嚴重,但為什么會實現這樣的結果呢?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