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聊城特色產業鎮發展論壇”上,東昌府區于集鎮黨委書記許士海代表特色產業鎮作了典型發言。近年來,于集鎮相繼引進“上海青”油菜、意大利生菜、以色列西紅柿等多個優良品種,帶動菜農2600余戶,有效提升了蔬菜品質,全力打造“中國油菜第一鎮”。
許士海介紹,于集鎮地處東昌府、陽谷、東阿三縣區交界處,屬革命老區和引黃入衛沉沙池區。近年來,于集鎮黨委政府立足本地的油菜種植優勢,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舉全鎮之力,傾力扶持油菜種植和銷售,將油菜生產打造成為于集鎮的特色產業和富民產業。
“目前,以油菜為主栽品種的蔬菜種植面積達4萬畝,被評為山東省無公害油菜生產基地。”許士海說,于集油菜以其大規模、高品質,享譽全國,并走出國門,被譽為“中國油菜第一鎮”。以油菜為主的蔬菜產業,已成為于集鎮農民增收致富的龍頭骨干產業。僅蔬菜一項,2011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600元,被聊城市委、市政府授予“農民年人均純收入萬元鄉鎮”。
許士海說,于集引進推廣先進的種植模式和技術,引導菜農采用“油菜+西瓜+大眾菜或棉花”的種植模式,實現一年三種三收或四種四收,畝產值突破1.5萬元。將低矮中小拱棚升級改造成高約3米的大拱棚,大幅度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種植效益,棚內一年四季種植蔬菜,畝產值可達3萬元。建設大型育苗基地2處,扶持成立了15個蔬菜生產合作社,積極引進蔬菜新品種、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蔬菜。
近年來,該鎮相繼引進“上海青”油菜、意大利生菜、以色列西紅柿等多個優良品種,帶動菜農2600余戶,有效提升了蔬菜品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鎮生產的油菜、菠菜、山芹等蔬菜品種,以其優良的品質,經過層層審查和檢驗,成功進入上海世博會,于集蔬菜的品位和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只有順利把蔬菜銷出去,才能讓群眾得到實惠,實現增收目的。”許士海說,為規避市場風險,避免“菜賤傷農”,于集鎮暢通銷售渠道,認真解決蔬菜銷售難題,將全鎮260戶蔬菜銷售大戶的銷售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構建起覆蓋全國、延伸到國外的龐大銷售網絡。去年,與香港百利高等公司簽訂了近1000萬元的蔬菜銷售合同。(李軍)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