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市紀臺鎮呂家四村菜農呂憲章這些天心里樂滋滋的。前幾天,他剛通過訂單質押從壽光農村商業銀行拿到了一筆2.4萬元的貸款,看著自家蔬菜大棚里長勢喜人的辣椒,老呂心里更是樂開了花。
“以前俺們有訂單無資金,訂單企業也不愿意給俺提供擔保,現在銀行主動上門給俺辦理貸款,心里不愁了。”呂憲章說,是蔬菜訂單融資讓他實現了“三個不愁”——不愁資金、不愁銷路、不愁增收。
據了解,這個讓老呂“三不愁”的訂單融資模式是指銀行以訂單農戶(或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產品購買者簽訂的訂單為質押條件,在履行相關手續后對訂單生產所需資金進行信貸支持。截至2012年末,類似的訂單質押融資貸款壽光市各金融機構已辦理發放了4.2億元。
“訂單蔬菜”催生“訂單融資”
山東壽光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蔬菜大棚,經過了高溫蔬菜大棚的普及、大棚的更替和改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浪潮,如今的“壽光蔬菜”已經成為叫響全國的農業品牌。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壽光蔬菜種植面積已達80萬畝,全市蔬菜大棚有40萬個。多年來蔬菜種植的成功經驗讓壽光人開始思考,如何規避農業發展中的風險,在“穩產”和“穩價”中推動農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2012年初,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發展訂單農業。發展訂單農業,不僅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穩定和降低居民消費價格,也有利于提高農業的市場化程度,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穩固基礎。在轉方式調結構的大潮中,壽光農業生產開始逐步走上了園區化、品牌化的道路,龍頭企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興起,“訂單蔬菜”已經滲進了壽光蔬菜產業鏈條的每一個環節。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