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江蘇棉花主產銷地鹽城、南通等地棉花及棉副產品盡管購銷形勢不是十分旺盛,但所表現的價格趨勢卻不受嚴寒左右,堅挺于市。近日,信息員訪問了當地幾家規模不等的棉花及棉副經營企業,發現購銷場面比較平緩,但各類品種報價普遍居高。329級皮棉,最近的公檢到廠報價在19600元左右,凈重現結的小批量交易也在19200-19300元之間;4級以上皮棉等級差價600-1000元,5級以下有高有低,參差不等。正3級籽棉,衣分實軋到38,水雜不超標,單價仍居4.20元以上,而且搶購企業眾多。5級以下低級棉,有企業打出“有多少、收多少”的廣告牌,價格也在360-3.80上下,加工皮棉和棉籽也是求購者眾。棉籽、棉粕的價格同樣不低,統籽1.20元以上的價格已維持一月以上,棉粕2500元以上的價位己接近淡季菜粕的價位,中殼售價也在一元/斤左右。
從量上看,棉花及副產品資源多數到了加工、經營企業,也有一部分在紡企的預備庫存中。對于棉價不菲的勢頭,鹽城等地的棉企經營人員分析認為,棉花及棉副價格趨高主要原因是受儲備棉的進出庫價格標桿性作用所致,2012年20400元棉花收儲價的確定與實施使全年棉花收購銷售形成了“圍著20400元轉”的趨勢,雖然20400元的收儲價顯高于國際棉價,但這種純粹的業內循環的事情,因為一年一策,因為數量問題,大都是國內產生,國內調節處理。但收儲價一出,自然成了棉花市場價格風向標。拿到入儲門票的企業制定一個可以接受的折合籽棉價位后,敞開收購,包賺不賠。其它企業只要“參照執行”也不會出太大的豁子。而近期的儲備棉投放價格表現同樣又讓企業氣上了“定心丸”,從大帳上算,國家虧了,保了棉農,保了企業,穩了棉市。
來源:豬價格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