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昨天說,中國糧食自給率已經跌破90%。如果按一個人一年吃800斤糧食,去年相當于進口糧食養活了1.9億中國人。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擁有全球將近五分之一的人口。雖然我國糧食生產實現連續九年增產,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百姓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耕地面積在逐年減少并且糧食消費結構在不斷升級,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呈上升趨勢。適當進口國外糧食對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解決耕地不足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對進口糧食過度依賴就可能受制于人,從而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正常發展,袁隆平院士說過,“糧食安全”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我們應如何來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呢?
第一,建立完善的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嚴守18億畝耕地的紅線。按照“確?;巨r田數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的總體要求,創新機制,建立和完善了基本農田用途管制制度、動態巡回檢查制度、保護責任制度及“占補平衡”,從而使基本農田從制度上得到了保證并進入長效管理機制。
第二,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努力提高糧食單產。在耕地逐年減少的情況下,提高糧食單產是保障糧食安全罪有效的途徑。加強農業技術推廣,讓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做到良種、良制、良法相結合,高產栽培技術與科學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相結合,實現增產增收。
第三,調優種植結構,推進農業標準化、產業化。目前我國農村絕大部分還是傳統的小農經濟發展方式,農民根據自身經驗或喜好進行種植,種植的作物品種雜亂、種植標準不統一、種植的作物缺乏銷售渠道,難以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政府可積極引導、鼓勵企業投資農業,由企業牽頭,通過“公司加農戶”模式,突出特色,優化布局,增加投入,大力建設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著力打造名優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品牌,努力形成區域化布局、規?;a、產業化經營的新格局,以提高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
第四,做好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建設。通過做好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建設,可改變傳統的“靠天農業”、“雨養農業”,大大增強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為我們糧食的增產穩產提供重要保障。(唐磊)
來源:荊楚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