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在實現“九連增”的同時,谷物進口量也呈現增長趨勢,引發社會對我國糧食自給水平的擔憂。我國糧食自給率水平如何?糧食安全是否有保障?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姜長云研究員。
如何衡量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水平
姜長云認為,通常用糧食自給率,也就是當年糧食產量占當年糧食消費量的比重,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水平。一般認為,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糧食自給率在100%以上,就是完全自給;在95%—100%之間,屬于基本自給;在90%—95% 之間,是可以接受的糧食安全水平;一旦小于90%,糧食供求的風險就會增大。
這里需要澄清一個概念,英文翻譯時,通常將“food”譯為糧食,實際上“food”準確的意思是“食物”,它比我國常說的“糧食”概念要寬得多。按照我國的統計口徑,糧食包括谷物、豆類和薯類。在國際上并不存在與我國口徑完全一致的糧食概念,我國統計中真正能與國際比較的,既不是食物(food),也不是糧食,而是谷物。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口徑,谷物包括小麥、稻谷和粗糧,粗糧又包括玉米、大麥和高粱等。在我國,谷物主要是稻谷、小麥和玉米三大類,以2011年為例,稻谷、小麥、玉米產量合計占谷物總產量的98.4%。因此,在比較我國與國外的糧食安全水平時,采用谷物自給率代替糧食自給率,更具有統計上的可比性。我國的糧食生產以谷物為主,谷物產量一般占糧食總產的90%左右。
目前我國糧食自給率處于什么水平
姜長云認為,在計算糧食自給率時,如果按照國際可比的谷物概念作為糧食口徑,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糧食平均自給率達到100.5%。近幾年,盡管糧食連年增產,但由于需求大幅增加,特別是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需求增加較快,糧食自給率有所下降。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別為99.6%、99.1%和99.2%,2012年下降至97.7%, 但仍在95%的基本自給線以上,當前中國糧食安全的基礎是牢固的。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