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以來,國內小麥及其制品價格出現了持續性大幅上漲,小麥主產區的價格漲幅也較大。期貨日報記者深入調查了解到,這與益海、路易達孚等外資企業對我國小麥市場的介入日漸加深有關。
麥價上漲快,外資企業動作受關注
首先,小麥及面粉價格漲幅較大。據了解,河北、山東等地多數面粉廠對國標一級小麥的收購價高達2600元/噸,部分地區甚至在2640元/噸左右,年產量占全國四分之一的豫北地區國標一級小麥糧庫出庫價也接近2600元/噸。而國家公布的今年國標一級白小麥收購價僅2240元/噸。“與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國內小麥及其制品價格漲幅較大。”一位企業人士透露,近期普通民用面粉價格漲幅在0.2元/斤以上。也就是說,自去年12月以來,小麥和面粉的價格漲幅均在200元/噸以上。“對糧食而言,這個漲幅是比較大的”。
其次,市場有效供應量不足,國儲小麥入市影響有限。據國內小麥主產區的一位糧食企業人士介紹,目前當地農民惜售心理加強,面粉廠等終端采購積極,貿易商囤糧明顯,市場有效流通量及供應量不足。對此,國家采取了拋售國儲小麥及最低收購價小麥來緩解市場壓力。“這次國家拋儲行動收效甚微,具體表現在國儲小麥及最低收購價小麥成交量的兩極分化上。”上述企業人士介紹說,國家臨儲小麥入市后頗受歡迎,成交價及成交量居高不下,如近期在河南投放的100多萬噸臨儲小麥的競價銷售成交率達100%;而最低收購價小麥競價銷售成交價及成交率均較低,如去年12月19日投放河南市場的320萬噸最低收購價小麥競價銷售的成交率不足3.5%,今年1月23日的成交率也僅3.69%。“國家臨儲小麥銷售成交率雖高但投放數量較少,最低收購價小麥投放數量較多卻成交率極低。”在這位企業人士看來,二者均未能有效發揮市場調控作用。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