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對2012年茶葉種植及生產情況的統計匯總已經出來。從匯總看,2012年茶產業各項生產指標全面提升,但也反映出茶園質量不高、名優茶占比下降、質量安全脆弱等一系列問題。我刊在第一時間將本文刊登,希望為茶界鼓勁,更為茶業敲響警鐘。
去年我國茶葉生產,雖然遇早春低溫致茶樹發芽晚、開采期推遲7—10天,但仲春和秋季氣候正常,有利于茶樹營養生長,加上茶區各地及時加強茶園管理和茶葉采摘,使全年茶葉生產在持續多年增產增收的基礎上,又繼續獲得增產增收的好年成。
各項生產指標全面增加
總產量和總產值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和產值提高。據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專業統計,去年干毛茶總產量176.1萬噸,同比增加16萬噸,增10%。除海南外,各省(區、市)普遍增產,增產萬噸以上的有:貴州增產4.19萬噸、云南增產3.51萬噸、福建增產2.3萬噸、湖北增產1.58萬噸。干毛茶總產值953.6億元,同比增收166.7億元,增21.2%。各地普遍增收,增收幅度大多在15-30%之間。增收10億元以上的有9個省,其中貴州和河南增收最多,分別增18.3億元、18.1億元。按茶園面積計算,畝產量49.2公斤,同比提高1.8公斤,增3.8%;畝產值2664元,同比提高335元,增14.4%。
六大茶類普遍增產,紅茶和黑茶增幅最大。由于很多地方加大了茶類結構調整力度,使綠茶增幅下降(云南、廣西、浙江、海南均為負增長,貴州增69.5%)、其他茶類增幅上升,尤其是紅茶和黑茶增幅最大。2012年紅茶達到18.1萬噸,同比增加4.4萬噸,增32.2%;黑茶達到17.2萬噸,同比增加3.4萬噸,增24.8%;綠茶達到118萬噸,同比增加6.7萬噸,增6%;烏龍茶達到21.5萬噸,同比增加1.6萬噸,增8%;白茶9785噸,同比增加1374噸,增16.3%;黃茶2028噸,同比增加119噸,增6.2%。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