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份,棉花期價走出了一波單邊上漲行情,各合約均站上20000元/噸以上的高位,主力合約甚至超過國家收儲價20400元/噸,以漲停價收盤。急速攀升的價格著實讓平淡的市場火了一把。
收儲如火如荼,總量超600萬
2012年9月份開始,國家實施了棉花收儲政策,收儲價為20400元/噸。截至春節,國儲棉累計成交超過615萬噸。根據年度產量估計,收儲量占年度棉花總產量的85%以上。從這一點講,現貨市場上鮮有質量高的棉花,棉花資源基本都掌握在國家手中。由于現貨市場無法承受如此高的收購價,棉花加工企業積極交儲,短期內對下游用棉企業造成了資源緊張的壓力。
國家實施拍儲政策,緩解用棉需求
紡織行業這兩年經歷了大起大落的行情。紡織企業人工成本不斷增加,加之內外棉存在巨大價差,紡織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低下,訂單萎縮,行業面臨生存壓力。由于現貨市場棉花資源緊張,國家于1月14日實施拍賣國儲棉的政策,解決紡織企業的用棉難問題。截至春節,共投放棉花39萬噸。拍儲的多是陳棉,存在著質量不能滿足紡織企業要求的情況。不過,由于國儲棉數量巨大,拋儲將是常態性的政策調控工具,這將制約棉價上漲幅度。
配額低調發放,引領美棉上漲
進入2013年,為解決紡織企業用棉緊張的現狀,國家適時發放進口棉配額89.4萬噸。外棉價格低、質量好,相比國內棉花,性價比稍高。國內紡織企業采購積極,直接導致1月中下旬美棉出口簽約量上升,裝運量增加。在此事刺激之下,ice美棉價格從1月中旬開始單邊上漲,加之新年度美棉種植面積預期減少,多頭資金積極介入。
倉單注冊不對稱,催生上漲行情
截至目前,鄭商所棉花倉單數量僅300多張。今年3月份,2011/2012年度棉花倉單面臨強制注銷的風險,倉單數量將急劇減少。符合注冊等級的新棉在收儲政策下基本已經入儲,市場中能夠形成倉單的棉花非常稀少,鄭商所2012/2013年度新棉倉單不足90張,明顯與交易所的棉花持倉量不相匹配,這樣的情況很容易吸引多頭投機資金入場。月底棉花行情出現大漲與倉單太少的預期關系非常密切。
總結
從基本面看,由于紡織企業仍然處于行業洗牌時期,訂單未有實質性恢復,國內較高的庫存消費比、內外棉巨大的價差都不支持棉價大幅上漲。就春節后的行情來說,短期內棉價仍存在沖擊新高的可能,從而為涉棉企業創造高位賣出保值的機會。最近幾年,春節過后棉價普遍存在沖高行情。短期內需密切關注1305和1309合約,在棉價超過20400元/噸時布局空單,從而使企業賺取高于國家收儲價的超額利潤。()
來源:豬價格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