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地頭收購價每斤8毛還愁賣,到了批發市場批發價每斤1塊2算厚道,而一進市場零售價卻翻筋斗般每斤4塊價堅挺!在南海網記者對海口各農貿市場、蔬果市場等的走訪調查結果中,小小圣女果,果真成了田地里的“剩女”,攤位上的“圣女”。
這種產生在本地“最后一公里”的離譜價格差引發不少海南老百姓的不滿和質疑:菜價兩頭傷民,中間是何環節在作祟?難道政府部門就沒有發現嗎?對此,南海網記者致電海南省商務廳市場運行調節處,首先得到的回答是“圣女果沒有納入商務廳對海南老百姓生活必需品的監測范圍”。也就是說,在市場監測與調節這塊,圣女果目前是“編外人員”……
據該處一名王姓處長稱,對于保障老百姓生活必需的農副產品如豬肉、葉菜等,一旦市場監測到價格發生明顯波動上揚,商務部門就會動用儲備,將儲備農副產品投放至平價店、超市平價專區等“政府指定平價銷售店”,并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出售,以帶動整個市場價格的回落。
“我們只是通過經濟杠桿的方式來調節產品的市場價格,而沒有權力去要求市場不能賣什么價格。”該名處長說。
隨后他也試著向記者解釋,圣女果田間地頭價和市場價出現較大差別有可能是地頭過剩、市場需求不大所致,也就是說,市場商人去向菜農果農拉的貨不多,為了保證有足夠的利潤可賺,攤到每斤產品上的成本就會增加,進而抬高零售價。
但當記者指出,圣女果價格差中的收購價8毛每斤和批發價1塊2每斤差別并不大,為什么一出批發市場,甚至在離批發市場僅20米的路邊攤上,圣女果的零售價格就達到了每斤3塊5?這名處長隨即反問記者:“那這里面的原因應該由你們記者去調查啊,看這中間是不是有存在壟斷的現象,對不對?”(史莎)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