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1月下旬,中華鱉1.3~1.4斤/只塘頭價24~26元/斤,臺灣魚6兩以上20~22元/斤, 浙江溫室7兩起17.2 元/斤,價格低于上一年度。中華魚、臺灣魚銷售平均價格約相差5元左右。目前,大部分農戶養殖甲魚還有利潤,中華鱉每斤約有4~5元的利潤、臺灣鱉、溫室甲魚每斤約有3~3.5 元的利潤,比上一年年中預想的要好。
價格走低的原因
1.投苗量增加,產出相應增加。
由于2010、 2011年連續兩年養殖甲魚有較合適的利潤,農戶投苗量逐年增加,同時部分養殖其它品種的養殖戶轉養甲魚,2011 年養殖量達到階段性歷史高位。供給增多,價格下滑。2012年從全國來看,投苗量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高潮,預計2013年甲魚產量還要增加,后市行情不容樂觀。
2.經濟大環境差,消費力下降。
國內經濟增速下降,股市、地產持續低迷,制造業、進出口等形勢嚴峻, 人們憂患意識濃厚,消費高端產品意向降低。甲魚在食品行業中屬于中高檔產品,在這種經濟環境中首當其中地受到沖擊,造成產品相對滯銷及降價。
適利的原因
1.農戶養殖技術水平提高, 可以較長時間囤魚。
價格低于成本價農戶有條件、有能力選擇暫時不上市,造成市場短時間內供應減少,價格反彈。如2012年11月份,廣東臺灣魚價格最低16元/斤、江浙溫室甲魚14~15元/斤,價格與養殖成本相當或低于成本,農戶無錢賺,幾乎要虧本,而這時農戶選擇的是惜售, 全國各地的養殖戶好象達成一種默契, 甲魚價格也在短時間內反彈,最高升幅達4~5元/斤。當農戶又開始出貨后, 魚價又有所下降,但價格基本維持在贏利的水平上。
2.銷售旺季提前來臨并延長, 促使甲魚消費量增加, 部分消化了增加的產能。
2012年冬季提前來臨,甲魚消費旺季提前到來,而且這個冬天較往年寒冷,寒冷的時間也較長,無形中增加了消費甲魚的數量。另一方面,天氣寒冷, 外塘甲魚也易壓塘過冬,待價而沽。
3.飼料成本逐年增高, 影響了養殖戶大批放苗的積極性。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