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前后食用油走勢明顯疲弱,菜籽油雖然在1月前期走勢搶眼,最近卻表現平平,這都源于供求格局的失衡。下面用usda的供需數據來簡單分析一下2012/2013年度三種油脂的供應情況和價格走向。
全球豆油供應充足
根據usda2月份供需報告中的數據,2012/2013年度全球豆油產量預計為4341萬噸,高于2011/2012年度的4240.4萬噸,為過去五年的高位。同時,預計期末庫存為331.8萬噸,低于上年度的382.2萬噸,但在過去五年中屬正常水平。預計我國2012/2013年度豆油產量為1175.1萬噸,期末庫存為93.6萬噸,均屬過去五年的高位。該數據足以解釋今年春節前后豆油價格為何易跌難漲。
棕櫚油庫存高企難消化
usda供需報告顯示,2012/2013年度全球棕櫚油產量預計為5332.7萬噸,為過去五年的高位。近幾年,全球總產量逐年遞增約200萬噸,本市場年度全球期末庫存可能高達720.3萬噸。
2012/2013年度我國棕櫚油庫存預估數據為23.9萬噸。我國不產棕櫚油,國內消耗的產品均來自馬來西亞和印尼。從2013年1月1日起,我國實施了更加嚴格的進口規定,不符合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進口食用植物油一律不允許進口。在新規實施之前,國內貿易商已經囤積了大量庫存,2012年12月末達到100萬噸,2013年1月31日進一步升高至113萬噸。庫存高企導致庫容緊張,原本每天1元/噸的倉儲費漲到了5元/噸。
馬來西亞為了促進毛棕櫚油出口,2013年的1月份和2月份的出口關稅為零。不過,3月份該國擬將關稅提高至4.5%。印尼也將在3月份把出口關稅在7.5%的基礎上提升至9%。1月底印度將毛棕櫚油進口基礎價格定為802美元/噸,毛豆油進口基礎價從580美元/噸大幅調高至1190美元/噸,同時對毛油征收2.5%的進口關稅,這些措施旨在保護其國內市場免受廉價進口油脂的沖擊。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