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參養殖始于2005年,興于2010年。所謂“北參南養”模式,是利用南北氣溫差異,縮短海參的養殖周期,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廣西等地。由于養殖效益好,2010年資本大舉進入,福建養殖規模爆發式增長。2011年,福建全省海參養殖產量達到7082噸,較2010年的1643噸增長了 331%養殖面積從2010年的195公頃,到了2011年的1092公頃,增長了460%。
購苗量同比下降56%但養殖情況較好。2011年秋冬,霞浦縣從北方引進海參苗種2700車,若以每車6000斤計算,總共約8100噸。2012年霞浦從遼寧和山東購入參苗1200 車(其中山東參苗占比80%遼寧占比20%),共計3600噸,同比下降了55.56%。由于去年海參苗種和養殖密度過大等問題,經我們測算翻倍率僅有 2.2左右,今年從實地調研情況來看,翻倍率可能會達到3左右。
2012/2013年度養殖成本分析。我們將海參養殖成本按照苗種、飼料和其他費用進行拆分。北方海參大規格苗種價格為80-85元/斤(8-13頭),若加上運輸費用,每斤參苗到岸價為90元;每斤參苗需投喂飼料 35元(包括3斤海帶25元、蛋白飼料10塊錢);其他費用方面,包括人工費用9元/斤,水域租金和網箱折舊6元/斤,共計140元/斤。若按翻倍率 3.0計算,則每斤成品海參(3-4頭)的養殖成本46.67元。今年春季大規模上市后,假設南養海參價格區間維持70-80元/斤,則每斤利潤至少 23.33元。
南養海參存在致命傷。相較于北方傳統養殖,“北參南養”不單單受制于地理、氣候等先天條件,而且從苗種、加工和銷售等方面都處于劣勢,特別是苗種和市場受制于北方,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是致命傷。
福建海參產量預估。根據霞浦海參協會的相關人士介紹,2011/2012年度海參產量約1.78萬噸,相較購入苗種8100噸,翻倍率僅有2.19。今年若按苗種3600噸,翻倍率3.0計算,預計產量1.08萬噸。正常年景下,預計霞浦海參產量將保持在1萬噸-1.5萬噸,而福建海參產量超過3萬噸的可能性不大。(谷之)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