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經過了三個月的修整,本周開始沖擊低點。在國內油脂供給充裕、國際豆類供需逐漸轉向寬松的大環境下,市場還面臨南美大豆集中上市和國內臨儲油脂出庫預期的壓制。
現階段國內油脂供給充裕
油脂油料進口累計折油值顯示,2012年前10個月我國植物油進口量已與2011年全年累計值相當,也就是說2012年植物油進口量較2011年在時間上多進口了兩個月,在數量上多進口了400萬噸。其中,進口大豆折油1263萬噸,較2011年增加175萬噸。
目前的油脂庫存應對短期消費不成問題。經過測算,國家儲備庫有大豆800萬—1000萬噸、豆油80萬—120萬噸以及菜籽油380萬噸。商業庫存方面,大豆庫存在550萬—600萬噸、棕櫚油接近130萬噸、豆油在100萬—120萬噸。國家儲備與商業庫存折油840萬—980萬噸。若2400萬噸油脂即可滿足國內一年的消費需求(人均20公斤/年),當前庫存消費比為35%—40%,那么庫存可供國內消費4—5個月。若僅考慮商業庫存,也夠滿足國內1.5個月的消費。
另外,按照油脂保質期測算,2009年與2010年臨儲的油脂面臨迫切的輪儲需求。從農耕時間來看,國儲油脂在二季度出庫的概率較大。儲備油脂的出庫勢必增加階段性供應量。總的來說,現階段油脂供給相對充裕,整體價格中樞存在繼續下移的壓力。
豆類供需預期向寬裕方向發展
2012/2013年度南美大豆增產預期越發強烈。巴西大豆已收割近三成,阿根廷大豆雖然受干旱影響,但從產區整體表現來看,產量萎縮尚不明顯。大豆高價刺激種植面積大幅提升,美國農業部預計巴西、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合計增加11%。當前市場預計的是巴西和阿根廷產量分別為8350萬噸和5300萬噸,兩國合計增產27%。由于南美大豆的豐產預期,2012/2013年度全球油脂油料產量和庫存雙雙上升。
南美大豆上市壓力漸近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