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早已聞名遐邇,安吉“黃茶”卻連本地人也少有問津。10年前母本“黃茶樹”被發現,直到今年它才迎來了“春天”,當地不少農民開始嘗試小規模種植。“黃茶”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茶?它會給安吉白茶的產銷帶來影響嗎?
未經身份認定的安吉“黃茶”
在安吉皈山鄉觀音橋村,記者見到了已被移植下山的母本“黃茶樹”。與綠茶和白茶不同,“黃茶樹”的頂端芽葉一年四季均成金黃色。皈山鄉五星黃茶專業合作社的苗地,遠遠看去金黃一片,煞是好看。
周毛毛發現黃茶樹,還是在1998年冬天。他在觀音橋村郭孝山上承包的170畝綠茶山巡視時,“在綠茶盆中,唯獨有一叢茶的葉子全部呈金黃色,當時就覺得非常奇怪。”周毛毛對新發現的茶樹品種有些不知所措,“當時我們這里正在大力推廣種植安吉白茶,我一個農民沒有實力單獨去嘗試一個新品種。”這棵茶樹幾乎成了周毛毛接下來幾年里最大的心事。
轉機出現在安吉“白葉二號”的出現,“在安吉靈峰寺我看見了"白葉二號",那是一種芽葉泛黃的茶樹,制成干茶后賣得很好。”周毛毛心想,自己山上的茶樹比“白葉二號”顏色更深,是金黃色的,應該更有價值。
2006年,周毛毛決定不再等待,從母本茶樹上剪下枝條扦插,第一批種了一畝多地800多株“黃茶”。因為沒有經過新品種的認定,這種芽葉呈金黃色的茶樹便被當地農民稱做“黃茶”。
茶農爭相試種“金貴”新茶
經過幾年發展,現在安吉“黃茶”已經逐漸被業內人士知曉。去年,徐水榮與他的伙伴一口氣投了近500萬元,在溪龍鄉承包了30畝地種植“黃茶”。
一種身份還待商榷的茶樹種為何會讓農戶冒如此大風險?在徐水榮看來,安吉“黃茶”的稀有和優越品質是他認定的價值所在。在周毛毛家里,他拿出了省農業部對安吉“黃茶”的檢測表:其中“黃茶”的氨基酸含量是8.4%-13%,相比安吉白茶5%-10%的含量要略高。周毛毛拿出家里庫存的“黃茶”泡了一杯,透明玻璃杯內金黃色的茶葉舒展開來確實非常好看,茶湯略有苦澀味,比綠茶淡比白茶濃。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