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梓潼縣許州鎮鎮長嚴春寶接到一家農業產業化公司打來的電話:能否在許州以“公司+農戶”的方式,進行蜜柚種植合作?“如果是單純搞土地流轉種植蜜柚,果農的興趣可能不大。”嚴春寶回答。
這是這個月來,許州鎮婉拒的第五起“公司+農戶”的合作計劃。
許州鎮以蜜柚種植聞名。近年來,蜜柚發展迅猛,全鎮栽植面積已達2.5萬畝。按常理,在這個階段采取“公司+農戶”的產業運作方式,有利于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降低市場風險,做大做強蜜柚產業。然而,對這樣一個多贏的選擇,許州果農緣何興趣不大?
省事vs賺錢 村民選后者
許州鎮蜜柚大規模種植的歷史并不長。這種適合許州鎮土壤氣候的水果,最初萌芽于幾名黨員的試驗田。“我從1995年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搞試驗,先后試過蘋果、梨、枇杷等十多種水果,最后才確定種蜜柚。”天寶村黨支部書記杜福俊說。在他的院子里,至今還能看到當年試驗的成果——20多棵不同品種的果樹,有的已2米多高。
杜福俊的另一個身份是天寶村柑橘合作社監事長。這個村,正是許州鎮蜜柚種植的最核心區域。“‘公司+農戶’不是不好,但看要分什么階段。”老杜說。在老杜看來,許州鎮蜜柚產業已走過了發展初級階段,在市場上已經有了比較大的名氣,形成了品牌,這個時候再把土地流轉出去搞“公司+農戶”,有些得不償失。
原來,經過多年的摸索,許州鎮不少果農已經掌握了蜜柚種植技術。2007年,許州鎮還建立了蜜柚合作社。而市場銷路方面,由于做出了品質和規模,這兩年許州蜜柚銷路一直很好。
老杜的觀點,也得到許州鎮不少果農的認同。“要我們自己選,多半都愿意自己干,不給公司打工。”果農楊啟林說,“公司把果園租了,我們給他打工賺工資,雖然沒有什么風險,畢竟要少賺很多。”
黨支部+合作社“義務公司”有底氣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