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驚蟄”已至,但目前國內天氣仍舊延續“兩極分化”局勢:未來幾日東北主產區天氣仍將以雨雪為主,氣溫上升緩慢,產區玉米水分的持續偏高加大壞糧風險;華北氣溫普遍向好,整體向20℃靠攏,長江中下游一帶氣溫甚至將攀升至25℃,氣溫的迅速躥漲或給存糧帶來反水風險。雖面對的天氣條件不同,但近期南北產區玉米價格走勢均現弱勢,行情整體趨同。
一、東北產區
據市場監測,近期黑、吉、遼三省收購價格持續下降,市場各環節購銷狀態低迷。
農戶方面:二月中下旬,省內平均降水2.5毫米,比歷年同期降水偏多5到6成,部分農戶處糧囤通風不暢,玉米受潮發霉率上升。春節過后,在市場購銷恢復尚顯緩慢、承接能力相對滯后的情況下,以黑龍江為首的農戶擔心壞糧風險上升,急于拋售手中余糧,致使玉米成本價格持續走低。
貿易商方面:產區部分地區玉米收購價格已經跌破臨儲價位,且玉米質量不容樂觀,多數存在水分偏高、烘干破損粒較多現象,對農戶拋售的玉米承接能力受限,報價可提升空間受限,另外,北方港口到貨量持續增加,庫存居高不下,出庫壓力猶存,貿易商在港收購態度謹慎。
企業方面:由下表數據不難發現,自年后陸續恢復生產后,東北深加工企業收購價格一直呈現階段式下調狀態,其中黑龍江企業降價幅度最大,累計跌幅90元/噸。降價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從實際出發,產區糧質差、水分高,農戶降價拋售導致到廠量增加,企業在庫存尚且充足的情況下,合理下調收購價格。二是,從采購策略出發,部分企業瞅準現階段東北弱勢行情,在庫存短缺的情況下,依舊壓價收購,以彌補產品利潤的減少。
二、華北產區
農戶方面:近期山東、河北地區農戶售糧價格較前期小幅回落,一方面,延續慣有售糧習慣,二月末三月初為歷年集中售糧期,農戶售糧積極性增加。另一方面,近期華北地區天氣持續回暖,玉米回水可能或因此提升,農戶擔心玉米質量下降對后期價格看漲情緒減弱。河南、安徽農戶處報價雖依舊相對堅挺,但多數農戶手中余糧銷售殆盡,現階段有價無市,報價對市場判斷作用持續減弱。
來源:中華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