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召開會議。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就“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穩定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他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逐步建立嚴格工商資本租地準入和監管辦法。農業部就此已經安排了試點。
陳曉華稱,中央歷來強調不提倡、不鼓勵工商資本長時間、大面積租種農民的土地,主要是考慮到更好保護農民權益。不過,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逐步建立嚴格工商資本租地準入和監管辦法。農業部就此已經安排了試點,想從實踐中找到路徑。
此前,農業部經管司司長孫中華在解讀這一政策時就曾指出,農業現代化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工商企業的進入雖帶來了資金、技術和人才,但也擠占了農民的就業空間。由于利弊參半,將對工商企業監管區別對待。
工商資本租地準入就必然涉及土地流轉,這在城鎮化過程中,是保障農民權益的重點,也是農村政策的重點。
“現在農民的土地流轉實際上是他的承包經營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盡管流轉了,但農民的承包經營權還存在,流轉出去的是使用權。所以,在中央確定流轉政策時非常明確地提出,要自愿、依法、有償。為了規范土地的流轉行為,農業部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制定了專門辦法。首先是要把承包經營權落實下來,這個地是誰的,誰有權流轉,這是必須要明確的,包括正在或將要開展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工作,這是基礎。其次是培育一個流轉的市場,讓市場來確定它的價格。三是要建立糾紛調處的機制,今后土地的流轉是經常的、大量的。”陳曉華說。
據介紹,從去年年底的統計來看,農民承包地的流轉面積已經達到2.7億畝,占到農民承包地的21.5%,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
陳曉華強調,為了保護好農民的利益,我們將在健全土地流轉市場的過程中采取措施,要研究制定工商資本流轉土地的準入和監管辦法,要確保土地的使用權不得改變,農民的承包經營權不得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不得改變,防止非糧化、非農化問題發生。
此外,陳曉華還提到,今年確定的糧食產量目標是要達到10500億斤。從在田作物來看,面積相較往年增加,苗情長勢也好于往年;從農民的種植意向調查來看,今年春播面積還會增加,農資的供應也是有保障的。“從這一點來講,對奪取今年糧食的豐收還是有信心的。”(上海證券報)
來源:上海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