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魚和河豚、鰣魚并稱“長江三鮮”,現今長江鰣魚已十多年難覓蹤跡,河豚更多依賴人工養殖,使得刀魚成為喜好江鮮人們的不二選擇。尤其是近幾年,數量日益減少的刀魚更是屢創天價,令人咋舌的價格也成為刀魚的另一個標簽。
昨天,記者來到有著“萬里長江第一港”之稱的太倉市瀏河鎮,在這里尋找刀魚蹤跡。通過走訪記者發現,在今年春季氣候略微異常、商務宴請大幅削減等因素的影響下,刀魚市場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聽說“江刀”便宜了?攤販:價格只有去年三分之一
位于太倉市瀏河鎮的華東水產品交易中心曾是太倉地區最大的刀魚集散地。此次記者前去采訪時,市場并不熱鬧。在市場后面一條街上,至少十多家商鋪都掛出了 “刀魚”字樣的招牌,但過半商鋪處于“休息”狀況。“今年刀魚的行情不好,和去年、前年根本不能比。”在太倉經銷刀魚的老板小林面對記者詢問直搖頭,“刀魚一天一個價。上周末吃的人多、魚少,價格有所回升,可這幾天又降下來了。我這里還有幾條刀魚根本賣不出去,現在我心里想的只是留住客戶,不賠就好。”
據小林介紹,刀魚的價格與產地和重量相關,“江刀”比“海刀”貴,“大刀”比“小毛刀”貴。他說,長江刀魚從海里往長江里洄游,為了繁殖產卵,一路游來,經過江水的沖洗滋養,到靖江、江陰一帶都養足了膘,因此靖江的刀魚尤其美味。與被俗稱為“海刀”的崇明刀魚、“浙江刀”相對,靖江的“本地刀”、“江陰刀”被行家稱為正宗的“江刀”。“去年大一點的江刀要賣到五六千一斤,而今年2兩多的江刀每斤就只賣1600元到1800元。”為什么價格相差如此之大?小林認為,由于商務宴請數量大幅下降,刀魚購買者少了不少。
“現在市場上的刀魚基本都是‘崇明刀’和‘浙江刀’,‘本地刀’很少,有人點名來買,我們再去訂貨,還不能保證一定有。”小林說。(薛卿)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