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家住武昌中北路的陸女士到菜場買魚時發現,鯽魚價格已漲至8.5元/斤,每斤比春節后漲了一元多。記者隨后走訪市場發現,鯽魚價格確實普漲到每斤8元以上,創去年以來新高。
記者了解到,去年7月份,受干旱和原材料上漲等影響,武漢市的淡水產品價格達20年來的最高價位,其中鯽魚每斤零售價從6元漲到8元一斤。進入秋季后,價格逐漸回落到每斤7元左右。今年春節過后,鯽魚價格又出現反彈,零售價逐漸漲至8.5元,個別菜場的賣價達9元一斤。“進價在漲,我總不能做虧本生意。”中北路武重菜場一黃姓小販表示。
水產養殖戶周德順告訴記者,不只是鯽魚,其他淡水魚價格都在漲,比過年那會兒普漲了近兩成。漲價的主要原因是:魚苗價格同比上漲了近兩成;魚粉、玉米等飼料價格約漲了10%;人工費也比去年有所提高。比如,去年請一個工人,月薪只要1800元,今年漲到2400元。
記者了解發現,流通環節太多的問題仍然存在,絕大多數的淡水產品從養殖到上市,中間要經過養殖戶、商販、一級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市場、零售市場等多層環節,每個環節漲價幅度為5%—10%。(彭鵬)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