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新茶采摘、上市的季節,在平水鎮劍灶村,一壟壟的茶葉隨風搖擺,看上去讓人賞心悅目。說起本月出臺的《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秦望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湯恭財顯得很淡定。他對記者說:“自己的茶葉生產本來就在執行綠色生產標準,要求比較高,自己合作社生產的茶葉達標是沒問題的。”
記者了解到,本月農業部與衛生部聯合發布的《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新標準中,對食品農藥殘留的限制標準更加嚴格,茶葉也包含在其中,被定義為飲料類產品。今后上市銷售的茶葉產品必須符合新標準。
湯恭財也表示,這是他從事茶葉生產30多年來執行標準最嚴的一次。這樣的高標準,對茶葉生產的要求更高了,不過也可以讓消費者喝到更健康更綠色的茶。
富盛鎮紅山村茶農董國苗告訴記者,現在的農藥都是鎮里定點配送的,像甲胺磷這種毒性比較大的農藥早已不用了。而春茶采摘前半年就停止施農藥,所以他們生產的春茶可以很放心地食用。董國苗解釋說,不是說茶樹不能噴農藥,茶樹如果不打農藥,會有蟲害,一般在管理夏茶時會打農藥,但都是低殘留農藥。
董國苗還是一個炒茶能手,他告訴記者,“如果農藥殘留多,炒茶的時候會有一股異味。而沒有農藥殘留的茶葉炒起來有一股很清爽的味道。”董國苗說,現在的春茶炒起來有一種自然的清香。相關人士認為,《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新標準的實施,本身會促使茶葉生產企業更加注重茶葉質量,促使他們少施或者不施農藥,為市民的安全健康飲茶提供更好的保障。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