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給大家講的是鮮食芙蓉李種植技術……”26日下午,在永泰縣嵩口鎮月洲村會議室內,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副研究員廖汝玉給30多位李果種植大戶上了一堂課。
月洲村417戶村民幾乎家家戶戶種李樹,共1900畝,李果年產量最多可達250萬公斤,李果成了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月洲村黨支部書記黃學仁告訴記者,由于村里外出人口多,全村李樹采取粗放式管理,產量低,李果品質參差不齊,村民們大都將這些原料李出售給李果加工廠進行深加工,制成李干、蜜餞。但原料李的價格較低,去年平均每公斤才1.6元。
月洲村李果產量低在永泰并非個案。廖汝玉介紹,永泰共種植李樹10.92萬畝,年產李果4.45噸,李樹栽培面積占全省近四分之一,但平均每畝僅產李果0.41噸,產量普遍偏低。
如何提高李果的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收入?永泰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說,去年葛嶺鎮臺口村一些品質好、個頭大的芙蓉李鮮果每公斤價格賣到五六元,是原料李的三四倍,江西、湖南的一些商家甚至通過網絡直接下訂單,當地村民的鮮果供不應求。為此,縣農業局決定今年在芙蓉李種植面積較多的月洲村試行李果品種改良,走開“鮮食”類李果的銷售路子。
據介紹,由于鮮食類李果對外觀、賣相要求高,他們決定采取請專家授課的方式,提高農戶的種植技術水平,并改良品種,及時指導農戶疏果疏花、合理施肥、防治病蟲害,提高李果品質,逐步讓農戶轉變銷售觀念。
65歲的村民張瑞遼種有15畝李樹,去年產李果3萬公斤。“我那些原料李0.6元就賣了,一年收入才2萬多元,這還不包括人工成本。”他說,聽完課后,對李樹的科學種植和田間管理有了新的認識。
不過,張瑞遼對今后農戶“轉型”廣種鮮果又有新的擔憂:“大家都來改良品種,鮮果多了怎么賣得出去?”對此,永泰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屆時農業部門將積極提供幫助,幫助果農聯系銷路。(翠蓮)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