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國家質檢總局確定了18家符合條件的進口油菜籽加工企業,其中8家位于內蒙古、江蘇和浙江等油菜主產區,10家位于沿海非油菜主產區。”3月21日,在第十屆國際油脂油料市場高級研討會上,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分析預測部處長張立偉表示,2012年國家繼續允許內蒙古產區進口油菜籽,并未放開江蘇和浙江產區進口油菜籽。但從長遠來看,放開主產區油菜籽進口是遲早的事。
張立偉預判,目前主產區油菜生長情況是近年來最好水平,后期若無異常天氣出現,今年油菜籽產量有望增產。
農業部發布的我國油菜籽發展規劃目標是:到2015年,優勢區油菜播種面積達到1.39億畝,約占全國油菜總面積的95%,平均畝產138公斤。依此推算,全國油菜籽總產量將達到或超過2000萬噸。
張立偉認為,受油菜種植收益較低、機械化程度不高及農村勞動力不斷減少的影響,未來我國油菜種植面積和產量難以大幅增加,規劃目標很難實現。
“去年,華南地區菜籽壓榨油廠投產,帶動油菜籽進口增加。”張立偉表示,2010~2011年,我國油菜籽進口量已經連續兩年下降。
2012年國家繼續提高油菜籽托市收購價格,加上華南地區新建和改擴建的油菜籽壓榨油廠陸續投產,對進口油菜籽需求強勁,油菜籽進口量急劇增加。數據顯示,目前廣東、廣西和福建3省(區)已形成600多萬噸/年的油菜籽壓榨能力,開始出現壓榨產能過剩的局面。
張立偉認為,未來全球油菜籽產量難以持續大幅增加,加上國際市場油菜籽消費需求不斷提高,全球油菜籽供應將會保持偏緊的局面,未來幾年我國油菜籽進口量雖然會保持繼續增加的趨勢,但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并不大,主要原因是油菜籽出口國集中,而進口國眾多,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預計未來幾年,我國油菜籽進口量將維持在250萬~350萬噸。
如果國家調整進口政策,允許主產區進口,同時放開前蘇聯地區菜籽進口,未來每年油菜籽進口量有可能會達到或超過400萬噸。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