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華糧官網打上中糧logo,這家曾經的三大糧商之一,終于告別短暫的央企生涯,成為另一家央企的子公司。
3月28日,中糧集團與華糧集團重組大會召開,雙方的整合將實質性啟動。中糧董事長寧高寧表示,中糧并購華糧之后,將作為一個產業組合相對完善的“大糧商”來運作,并計劃在兩年內完成業務整合。值得注意的是,華糧成立數年來,股份制改造一直推進緩慢,此番中糧接盤之后,如何解決一系列遺留歷史問題,將面臨不小挑戰。
兩年完成重組
據了解,對于此次華糧與中糧重組,國資委的定調為,“重組可以同時破解兩家企業的發展難題,實現優勢互補,建立高效新型糧食流通和加工產業體系”。
中糧集團向記者提供的重組大會通報顯示,在國資委牽頭的前期準備中,各方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加強溝通,研究確定重組后華糧集團發展定位,制訂了初步的整合方案。
至于雙方具體的整合方案,通報并未披露。
不過中糧董事長寧高寧表示,中糧和華糧業務整合,是要把加工、貿易、物流整體整合在一起,不分哪些是中糧,哪些是華糧,他同時強調,業務調整需要時間,“計劃是兩年左右時間。”
在整合步驟上,華糧會先進行自身經營和內部管理的完善,等到思路一致,業務配合默契,就會進行進一步的整合。“未來會有一個公司內部專業分工,這不代表誰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最終是整個公司最大化。”寧高寧表示。
他同時直言,雙方目前最大的挑戰是團隊和商業模式。
“兩個團隊以前不在一起,經營環境、經營方式和習慣性的經營方法不太一樣。希望兩個團隊能夠真正在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價值鏈基礎上協同起來,包括作風、體制、團隊評價考核系統等都會慢慢地融合。”
此前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鋒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也直言,相比民營企業,央企整合要復雜得多,特別是各方面的人事協調,更需要時間。“中糧完成對華糧的整合,可能需要兩三年時間。”
來源:華夏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