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糧食市場最近幾乎全部拒絕來自湖南的大米,原因是后者的大米此前被查出重金屬鎘含量超標。
據專家透露,鎘在人體積蓄潛伏可長達10-30年,可以導致腎臟等器官發生病變,引發骨痛病,還有可能影響下一代的健康。
距廣州700多公里的湖南省益陽市,正成為此次鎘米事件的最大受害者。
位于益陽市赫山區蘭溪鎮的蘭溪米市,聚集了170多家大米制造商。受鎘米事件影響,當地大米滯銷嚴重,米廠出現停工潮,業界指湖南部分地區大米銷量急降六成,米價也開始下跌。
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土地被重金屬污染,當地農民甚至開始減少種植水稻面積或開始放棄種植水稻。
湖南米市蕭條
最近一個月以來,孫友良一直在為他的公司發愁。他既希望接到電話,又害怕接到電話。他希望能接到客戶購買大米的訂單電話,但他接到最多的卻是退貨電話。
孫友良是益陽大良糧食購銷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他的公司業務包括糧食收購、儲備、加工與銷售,以加工大米為主。大米主要銷往廣東、福建、云南等地,廣東和福建市場至少占其總銷量的60%。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孫友良就從事大米加工生意。打拼多年后,他終于在2006年成立了現在這家占地24畝的糧食公司。
依托蘭溪米市的優勢地段,孫友良的公司越做越大。火爆的大米交易,讓他從未想過湖南這個最大的米市也會有生意不景氣的時候。
就在今年2月底,一條關于湖南萬噸遭受鎘污染的大米流入廣東的消息被媒體揭露后,孫友良的日子就開始不好過了。
這個年產超過3萬噸精大米的企業,往年每個月的銷量能達到2000-3000噸。其中每年銷往廣州的大米至少有15000噸,但孫友良的大米現在已經全面退出了廣東。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公司大米總銷量還不到100噸,只能靠本地的大米零售商賣一點散貨,勉強支撐公司不關門。
大米賣不出去,就意味著效益嚴重下滑。孫友良公司的近60名工人也跟著“遭殃”,只能工作1天休息2天,甚至是工作1天休息3-4天。孫友良要求只要能保證有大米讓零星的散客購買即可。工人們現在只能拿到基本工資。
而在去年這個時候,工人們甚至要加班趕活,每天工作近16個小時。那時,大米根本不愁銷路。
來源:時代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