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成批被撲殺,消費者“禽”食難安,禽類產品價跌滯銷……h7n9禽流感,讓養殖戶叫苦連連。
“死豬漂江”陰影未散,“禽去籠空”愁云又罩,近年來養殖業屢受突發事件襲擊,而每一次遭受重創,往往都引發“價賤傷農-虧損不養-價格暴漲”的連鎖反應。面對禽流感疫情,不僅要扎緊防控“籬笆墻”,也要織好民生“保護網”。
交易銳減價格跳水 養殖業“雪上加霜”
忍痛斬殺、交易銳減、價格跳水……禽流感疫情面前,養殖業遭遇“冰點”。
“價格大跌卻少人問津,一些市場禽類交易量銳減七成。”江蘇南通市蘇鵬禽業負責人徐勇說,“雞蛋每天損失兩萬多塊,出欄的雞也沒人愿意收購,這樣下去一個月損失就得超過一百萬。”
上海旺園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印權說,暫停活禽交易后,活宰這一塊基本“斷流”。合作社原來每天上市兩三千只雞,現在一下子減少了一半,一些以家禽為主的餐飲企業消費量銳減八成。
作為全球養殖和消費大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禽肉和禽蛋產量分別為1823萬噸和2861萬噸。
“本地滯銷,而一些運輸和航空公司又暫停活禽運輸,企業不得已就地銷毀,雛雞燒的燒、埋的埋。”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秘書長宮桂芬說,疫情對養殖業造成的損失慘重。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初步估算,這次疫情發生至今全國家禽行業損失接近百億元,波及企業和農戶4400余萬戶,僅雞苗損失每天就達兩三千萬元,活雞損失每天超億元。
禽流感還波及到非疫區禽蛋市場,殃及了生豬交易量和價格,讓遭受“死豬漂江”事件陰影的養豬業再度受挫。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豬肉批發價格已經連續七周走低。
與天與疫與市場“賭” 養殖戶緣何“屢賭屢輸”
“養殖就和賭博一樣。”一家養殖廠負責人說,一些有疫情的家禽如果遭到撲殺,政府會給予一定補貼;可量價齊跌的虧損,養殖戶只能自己咬牙扛著。
宮桂芬說,傳染途徑尚不明確,目前也沒有聽說養殖環節大規模染病,可“禽流感”這個名字已嚴重沖擊消費信心。
“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說,沒有門檻、規范不夠、過度競爭、疫情侵擾,讓養殖業成為高風險行業。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